党旗下的科学战“疫”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2-11 11:34:59
浏览

 
 
党旗下的科学战“疫”  
——记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疫情防控科研攻关  

党旗下的科学战“疫”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郑爱华正在进行新冠病毒疫苗科研攻关。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供图

■本报记者 李晨阳

1月20日,新闻上传来了新型冠状病毒“明确可人传人”的消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郑爱华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出于职业敏感性,他把仍在北京的同事和学生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今年可能不能回家过年了,要抓紧做一些很重要的工作。

17年前非典型性肺炎肆虐时,正在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的郑爱华展开了针对SARS病毒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动物研究所,郑爱华课题组多年从事虫媒病毒传播机制的研究,在疫苗研发方面也有一定积淀。

他很快就知道,他们这支小分队绝不是在孤军奋战。

国家有难,应急攻关

1月23日,动物研究所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动物研究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当天下午,应急领导小组便通过分析疫情需求和所内科研优势,紧急召集和组织了一批科研优势团队和力量。包括郑爱华课题组在内的相关团队,纷纷提交了项目申请。

很快,动物研究所便聚集起一支涉及快速检测、细胞药物、疫苗开发、大数据支持疫情研判等领域的应急攻关队伍。1月30日,动物研究所“新型冠状病毒研究(2019-nCoV)”第一批应急攻关项目立项,同时经费拨付到位。

截至2月10日,科研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在快速检测方面,进一步优化即时检测方法,设计产品和仪器;在细胞药物方面,开展试验性治疗和观察;在疫苗研发方面,开展动物实验免疫评价,并优化疫苗株的扩增方法。同时,研究所积极发挥高端科技智库作用,及时开展宏观决策咨询研究,共完成疫情相关专报信息4份。

郑爱华课题组正在构建的是一种“VSV病毒重组载体疫苗”。据他介绍,这种疫苗一般具备免疫原性强、安全性较好、成本较低等优点。

“目前国内外许多团队都在争先恐后地开发疫苗。亚单位疫苗、腺病毒疫苗、灭活疫苗、mRNA疫苗……各种类型的疫苗都有人在做。”郑爱华说,“但这绝不是无谓的竞争。不同类型的疫苗各有优缺点,但具体到某一种病毒上,事先难以判断哪一种会有最好的综合效果。只有大家都各尽所能,才能确保我们最后得到有效的疫苗。”

特殊加班,特殊支持

疫情警钟敲响时,全国已经进入了农历春节的倒计时,动物研究所的多数学生早已放假回家。郑爱华课题组里,除了他本人外,只留下3名成员,其中一名还是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接受集中教学的研一新生。郑爱华提出过年不回家、用实际工作参与抗疫之战时,大家都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

“或许是巧合吧,留下来的4个人,有3名共产党员,另一个是预备党员——这也是我们课题组全部的党员。”郑爱华说。这“巧合”,也给他们平添了一份信念的力量。

除夕夜里,组里一名年轻教师邀请几个学生到自己家里吃了简单的年夜饭,看过春晚后,几个人又悄悄返回了实验室。大年初一一早,郑爱华来到办公室,发现几个年轻人都睡在了行军床上。

这样史无前例的特殊加班,无疑需要来自研究所的特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