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型冠状病毒源于自然 而非实验室(2)
那突如其来的“实验室人造病毒”论源于何处呢?2月2日有九位印度学者在未经同行评议的预印本bioRxiv网站上公布了他们的论文,宣称新型冠状病毒的序列中存在艾滋病病毒的序列。许多人误以为这就是“实验室人造病毒”的证据,并在自媒体上传播消息。而事实上,这九位印度学者的分析存在很大的漏洞,他们忽略了来自其余病毒,尤其是冠状病毒的同源序列,因此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在科学界的一片批评声中,日前这九位印度作者已主动撤稿。
网上传言列举的“实验室人造病毒”的另一根据是,在新型冠状病毒中,负责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受体ACE2结合的S-蛋白,有4个氨基酸被人为改造。这一说法,其实歪曲了相关文章的科学结论。原文中的结果,是发现这4个位置的氨基酸,跟非典SARS冠状病毒不一样,而这其实正是病毒在自然界中进化的证据(Xu et al., 2020,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国外同行们(Benvenuto et al.,2020,J Med Virol)也分析了在不同的地点(武汉,浙江,广东等)取样获得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序列,发现序列也有不同。因此,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毒株之间的序列差异,以及新型冠状病毒与其余冠状病毒之间的序列差异,其实就是病毒进化过程的具体表现,并非“人造病毒”。通过SARS病毒的故事我们早已知道,病毒的变异和进化,突破种属屏障是病毒赖以生存和传播的重要手段。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正是通过对自然界蝙蝠,果子狸和穿山甲身上的寄生病毒的多年考察研究,科学家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大自然中的很多生物,携带了对人类危害极大的病原体,比如SARS病毒。也正因为这些多年的基础研究的积累,此次才能够使科学家们快速地确定神秘肺炎的“元凶”--新型冠状病毒,从而极大地帮助了临床治疗和防疫防控。
国难当前,众志成城,我们呼吁国民首要关注如何避免人传人的病毒传播,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希望科学界的有识之士多写一些科普文章,给大家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
本文作者:
李海鹏研究员,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潘逸萱副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
赵方庆研究员,中科院北京生科院
苏枭研究员,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另外感谢许多同事的建议和帮助!
相关专题:聚焦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