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重磅:人到中年不得已,少吃才是硬道理!
Cell重磅:人到中年不得已,少吃才是硬道理!
2020年,“90后”30岁了,“80后”40岁了。
还在期待疫情结束出门大吃大喝吗?
最新Cell研究再次冷酷提醒:“人到中年不得已,少吃才是硬道理”。
2月28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在Cell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揭示了“七分饱”延缓衰老的内在分子机制。
有一批大鼠,雌雄各半,从小都在一样的环境里长大,吃着相同的饭,喝着相同的水。
转眼这些大鼠长到了18个月,相当于人类的“不惑之年”。从这一刻起,它们的命运分道扬镳了。
研究人员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是“放飞组(对照组)”,大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第二组是“节食组(实验组)”,这组大鼠得到的食物逐日减少,最后稳定在正常食量的70%左右。也就是俗称的“七分饱”。
为什么是“七分饱”呢?
研究人员认为,这既可以保证大鼠基本的能量需求,又不会让它们吃得太饱,吃到满足。
9个月过去,放飞组和节食组的大鼠基本活到了老龄阶段,相当于人类年龄的“70岁”左右。
接下来,科学家们把这些经过放飞和节食处理的“70岁”老龄大鼠同一群5个月龄(相当于人类16岁)的“小鲜肉”大鼠做各种详细的比较。
“节食的大鼠不仅肉眼可见地变苗条,而且各种指征都显示,它们比同龄大鼠看起来更加年轻。”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之一马帅说。
通过高通量单细胞和单核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得到了20多万个单细胞及细胞核的转录组分析数据。数据来自9种组织:
肝脏(Liver)、肾脏(Kidney)、皮肤(Skin)、脑(Brain)、主动脉(Aorta)、棕色脂肪(BAT)、白色脂肪(WAT)、骨髓(BM)、肌肉(SM)
与“小鲜肉”们相比可见,放飞组的老龄大鼠体内组织中超过70%的细胞比例发生了“异常”改变。对主动脉、白色脂肪、棕色脂肪三种组织的影响最大。
这些结果显示,这些放飞组老龄大鼠的主动脉已处在“告老还乡”的边缘了。
此外,在衰老大鼠的组织器官中:
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等)增加;
促炎型巨噬细胞相对于抗炎型巨噬细胞的比例也有所增加。
结果表明:多组织免疫炎症压力升高是衰老的标志性特征。
这里所说的“炎症”,是指免疫系统对损伤和感染的一种应激反应,通常有助于修复损伤,对机体有保护作用。但如果促炎型基因表达突然或持续增多,免疫系统全力警戒,身体正常的功能结构就会受到破坏。
这就像是,特殊时期大家处于备战状态,可长期如此紧张,谁也受不了啊。
同理,长期备战的组织细胞也会罢工,使人容易患上心脏病、中风、红斑狼疮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这一点科学家早已证实。
而在对比了放飞组与节食组的分子网络图谱之后,研究者得到了关键结论:“七分饱”可以有效逆转衰老给免疫系统造成的变化。
特别是,在表达量受衰老影响的基因列表中,有超过1/4的基因变化可以被节食逆转,而这些基因主要编码炎症反应和脂质代谢相关的调控蛋白和转录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