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难挡科研心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3-03 16:08:56
浏览

 
 
疫情难挡科研心  
 

春节一过,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昌增益开始每天到办公室工作。

望着空空荡荡的实验室,昌增益说:“1月28号我有一个研究生从山西回来,想尽快开展实验工作,但北大的隔离措施很严格,只得又让他回老家去了。现在这里只有我一个人。”

自1月23日武汉封城起,全国各省市陆续针对新冠病毒疫情实施全面隔离措施。

一个月来,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医学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科学家们无不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去。

那么,疫情对中国的科研工作造成了哪些影响?未来的科研政策和趋势又会有何种变化?

疫情下的工作不可持续

“整体上对工作影响巨大。一是所有的实验室工作停摆,大量样品挤压,对后期项目的完成影响大,二是影响或进一步影响上半年的调查和取样等,三是停止所有学术交流,并可能影响上半年计划的学术交流。”研究员李明(化名)对《中国科学报》说。

疫情隔离导致科研人员大量赋闲在家。

“之前研究生们一直忙于每天的实验工作,这次倒是给了大家一个机会,可以静下心来更好地思考沉淀一下。”昌增益要求他的研究生们利用这段时间,在家里整理自己过去的实验数据,深入阅读一些文献,并撰写一篇英文综述。“之前学校一直鼓励我们录制在线慕课,因为没有时间,所以至今未能付诸行动。这次有了紧迫感,我们准备把《生物化学》上课录像制作成慕课。这也是抗疫期间,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的一种体现。”

但是,这样的情况短期的教学工作尚能凑合,而长期的科研工作则不可持续。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说,目前只能做诸如撰写项目申请、整理修改论文等文字性、总结性工作,而实验研究则无法展开。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步文博也反映,隔离期间,他们的课题组有3-4篇正在投稿的论文收到了审稿人意见,要求在两周至1个月内补充实验数据。眼下只能向责任编辑申请延期。

“高水平的研究和论文撰稿非常耗费精力和时间,顶尖期刊对论文投稿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求,如果在隔离期间发表了其它相关类似的研究而导致修改论文最终被拒稿,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步文博说。

“实验科学研究讲究从量变到质变,通常我们的学生第一年上课为主、第二年进入实验阶段,经过一年多的积累,到后半段本来正是出高质量成果的时候。”黄维说。

结果,今年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们受到了疫情最直接的影响。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严格要求,没达到标准就不可能毕业。”步文博说,“学校不会因为疫情而降低对学位论文的要求。”

研究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也难以正常开展,5月份之前的学术会议全部延期。

据黄维和步文博介绍,他们领域内部分已明确延期的国际学术会议包括: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国际新兴太阳能电池研讨会、西北工业大学主办的2020中新生物电子会议、中国药学会和北大医学部等主办的第四届国际纳米药物大会、兰州大学等主办的2020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

黄维还认为,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复工后,将面临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受损等严峻考验,企业技术研发及未来发展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论文写在疫情第一线

1月29日,科技部网站发文透露,近日,科技部下发《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技攻关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有关攻关项目承担单位及其科研人员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把论文写在疫情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之中。

CT检测是此次疫情诊断的重要手段,步文博之前和华山医院影像科合作,在影像诊断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也在申请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