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两次全球“大流行”:致命传染病从未走远(2)
而在中国,为了防治20世纪30年代初暴发的霍乱,国民政府开启了历时15年的新生活运动。这项运动也诞生了中国人民流传至今的里程碑式的健康习惯——喝烧开的水,不直接喝生水。
由于病原生物学的发展,1883年德国著名科学家科赫在埃及发现了霍乱弧菌,彻底颠覆了“瘴气论”的支配地位。他的发现也为水质净化、污水处理等研究铺平了道路。
在人类与霍乱的斗争中,病原体研究突飞猛进,推动了卫生立法,也促使了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成立。
被消灭的天花和免疫接种
在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中,至今只有一种疾病被消灭了,那就是天花。1977年,最后一例自然发生的天花在索马里被治愈。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彻底消灭。
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天花长期以来是小孩子生存的一道坎。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在天花面前一律平等。如果出了天花侥幸活下来,就能终生免疫。
虽然清朝入关的时候鼠疫正好没了,但万万没想到,满人没逃过天花的“魔爪”。
由于父亲顺治皇帝死于天花,而他本人又“死里逃生”,康熙皇帝对于预防痘症极为重视。
这也促使他下决心推广种痘术。虽然这项技术时灵时不灵,但还是为防治天花作出了贡献。
紧接着,这项种痘术传到了海外。1744年,杭州李仁山将种痘法传到日本,并在1840年牛痘法传入前一直采用,18世纪中期人痘接种术还传到美洲大陆。
随着技术的进步,英国制造出了牛痘苗。虽然牛痘接种开始也受到了许多守旧者的非难,但是它的有效性不容置疑。
随后,牛痘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免疫接种,最终消灭了天花。
从预防天花起,人类发现了自身的免疫系统病,由此建立了免疫学。
而这种“种痘”的免疫接种方法,已经成为人类与传染病作战的有力武器。
流感:长期与人类共存的顽固分子
谁没得过感冒?但是流感又不同于普通的感冒。从1918年暴发西班牙流感起,流感就开始于人类共存,百余年来从未消失。
这场大流感,是自然与现代科学的一次大冲突,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力的一次大对决。
1918年春天,西班牙流感最早发生于美国一个军营,开始只是死亡率并不高的普通感冒。由于正值一战,病毒迅速随着士兵传到了世界各国。
紧接着,第二波流感发生于1918年秋季,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
西班牙流感在约6个月内夺去2500万到4000万人的生命,比持续了52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多。
西班牙流感也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西班牙流感为流行病历史写下了沉重的一笔。但诡异的是,它在18个月内便完全消失,而其病株从来都没有被真正辨认。
直到1933年,英国科学家Smith Andenwes才第一次从人身上分离出病毒,并将其命名为H1N1。
经过100年时间的研究,科学家确认了3种可感染人类的基本型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流感。
2009年被世卫组织定义为全球性大流行病的甲型H1N1,就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个变异。截至2010年6月11日,甲型H1N1流感已致全球18156人死亡。
回顾历史,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当古老的流行病得到遏制,艾滋病、埃博拉、SARS等新发传染性疾病又开始流行。
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的联系和交往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密,全球大流行的风险也比以往更加复杂。
在流行病面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同住地球村,我们能做的,唯有携起手来,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