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杰:以天下事为己任
朱亚杰:以天下事为己任
“为人之道,贵在立志、立信、立行。立志即立报国大志;立信即讲信用,有自信,忠于自己的志向;立行即要有行动,不尚空谈,踏实工作。”1988年春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朱亚杰给子女们送上了这样一个新“朱子家训”。
他一生的经历可以浓缩成六个字:立志、立信、立行。3月13日是朱亚杰的祭日,在他离开后的8000多个日子里,他的故事从未被人遗忘。
“只要供我上学,祖产片瓦分田不要”
1914年12月4日,朱亚杰出生于江苏兴化。他的青少年时期,正值国家内忧外患、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小学时,镇上来了一个回家探亲的留学生,身上穿的竟然不是长衫,而是西装革履。这个惹眼的青年人在少年朱亚杰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留学是有出息的。
在扬州中学读书之际,朱亚杰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救国”的理想和抱负日益形成。有一次春游,他平生第一次看到火车,这让他对燃料化工和能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中时,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劝他辍学回乡,而他却表达了求学成才的渴望:“只要供我上学,将来家中祖产片瓦分田不要。”
青年时期的理想与抱负,奠定了朱亚杰为国奉献的传奇人生。
1934年,朱亚杰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在旦夕。偌大的华北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朱亚杰一边发奋学习,一边积极参加解放先锋队。
1935年12月9日凌晨,朱亚杰随数千名大中学生走上街头,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他担任请愿示威游行队伍的交通员,骑着自行车穿梭于队伍中。当行进到前门时,城楼上的警察一齐鸣枪,一时人群骚乱,连自行车都被挤坏了。朱亚杰伫立在寒风中,凝望着高举的大旗,呐喊着:“前进!”
呐喊的声音、救国的脚步引领着朱亚杰科技报国的思索。
去志甚坚,恐吓是没有用的
1939年,朱亚杰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西一医学院工作。四年后,正值英国文化委员会来中国招收留学生,朱亚杰幼时的留学梦再次燃起。他举家前往昆明,备考留学。
备考期间,家中条件艰苦,甚至没有一张像样的桌子,朱亚杰就找来一块木板支在窗前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1947年,朱亚杰考取公费出国留学,赴英国曼彻斯特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研究生。
因时局动荡,原定的第三年的公费学费毫无着落,朱亚杰不得不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的愿望,半工半读受聘于英国西蒙卡夫化工厂设计公司,任副工程师。
1950年9月聘用期满,公司赏识朱亚杰才能,许以“高薪续聘10年,并负担全部家属赴英费用”的承诺。而新中国的成立早让朱亚杰归心似箭,续聘的请求被他婉言谢绝。
“朝鲜战争已经爆发,如果英国参战,你很快就可能成为战俘,到时候后悔就晚了!”英国人甚至开始威胁他。
然而,朱亚杰去意已决。在爱国华侨的帮助下,1950年11月,朱亚杰终于回到祖国,回到阔别12年的母校,开始了在清华大学化工系的任教。
事后,英国老板只能叹息,“要为新中国出力的爱国分子去志甚坚,恐吓是没有用的!”
亲力亲为,被称为“不管部部长”
在清华大学从事教学科研的朱亚杰如鱼得水。他与两院院士侯祥麟共同主持、自主研制了我国第一个石油产品添加剂——润滑油降凝剂,为新中国化工事业发展立下首功。
1952年12月,国家燃料工业部委派朱亚杰参与筹建北京石油学院,任命他为筹备委员会委员。
从那时起,朱亚杰一生没有离开过这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