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取消学术论文发表要求应慎重
全面取消学术论文发表要求应慎重
去年3月,上海大学博士生柴某因论文发表没有达到相关要求以致学位申请遭拒,于是柴某将上海大学告上法庭。今年3月10日,他收到了法院的一审判决书。法院判定,被告上海大学对原告柴丽杰于2018年11月提交的博士学位申请,未组织学位评定委员会予以审核评定的行为违法。今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由于这两件事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导致舆论密切关注事件的未来走向。
笔者在此大胆揣测一下,柴某最终能否拿到博士学位。上海大学相关学位评定委员会可能会重新讨论柴某的诉求,但是结果要么是驳回柴某关于重新审议其学位的申请,要么是接受柴某关于重新审议其学位的申请,但是会反对授予柴某博士学位。
当然,作为高校教师,笔者更关心的是,是否要叫停研究生培养中对论文发表的要求。现在研究生教育越来越多元化,应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做不同的判断。对于硕士以及专业学位而言,比如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博士等,其培养目标和定位并不是学术研究取向,所以不宜硬性要求所有专业学位的毕业生都要发表学术论文。但是,对于学术博士而言,除了艺术、文学等极其特殊的学科外,大多数学科学术博士生(包括体育学)的培养目标是为了进行人类知识的积累,需要为人类知识的进步做贡献,所以不宜全面叫停学术论文的发表要求。
其原因如下。首先,发表学术论文不但是一种学术研究的训练,而且是一种学术贡献。有人会说做学术并不等同于发表学术论文,笔者当然认同这一言论。但是,笔者同样认为发表学术论文是体现做学术最好的指标之一。其实,笔者更想说的是,发表学术论文是体现做学术“最好的指标”,而非“最好的指标之一”。
的确,还有很多情况都是在做学术,比如在一本学术著作中贡献章节、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获得专利、为相关部门提供咨询报告等。但就整体而言,和上述成果形式相比较,学术论文是需要经过最严格的同行评议才能发表的。所以,学术论文的发表是最能体现学术共同体对论文作者学术能力的肯定的。而学术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是大多数学科的博士生最终能否取得博士学位的重要评定指标。
其次,学术论文要求会出现异化,但却有助于人类知识大厦的构建。有人担心要求学术论文发表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化。笔者坚定认为出现异化是肯定的,但与此同时却对异化持乐观态度。在人类掌握火之前,人类茹毛饮血。有了火之后不能吃生的东西,导致越来越依赖火,是不是一种异化?科举考试本意是选拔人才、打破阶层固化。但是,在科举考试施行不久的唐朝初期,就有人大声疾呼科举考试的异化。比如,读书人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功名,猜题、题海战术已经开始风靡,这显然表明考试已经异化了。但是,这个异化的制度却漂洋过海,在全世界范围得到采纳,连大文豪雨果都盛赞中国的科举考试。直到现在,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依然是全世界的通行做法,尽管依然有大量声音批评考试的异化。
人类本身就是被科技、文化不断异化的。现代人无论是生理、心理,还是价值观,都跟原始人有了天翻地覆的差别,这都是不断异化的结果。对于学术论文的发表有所要求,虽然会发生异化,却也能推动更多人参与人类知识的积累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