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零新增,3位院士带来这些消息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3-24 17:07:14
浏览

 
 
连续零新增,3位院士带来这些消息  
 

3月18日,中国首次本土无新增病例;19日,继续零新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19日的新冠肺炎情况通报会上也表示,“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3月19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李兰娟、乔杰等出席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组织的线上“中国新冠疫情防控经验国际分享交流会”,分别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研究工作取得的最新进展。

钟南山:警惕无症状病例输入

世卫组织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9日0时(北京时间19日7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6556例,达到209839例;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828例,达到8778例。

超过100个国家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入侵。

目前,国内的新增确诊病例主要来自境外输入。钟南山强调,要加大对境外入境人群的检查和检测。

“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在一些来自境外疫情高发地区的病例,是无症状病例,没有明显的发热症状。”钟南山介绍说,“我们发现,有50%的病例在入院的时候并没有发烧,所以出现发烧症状不是最主要的‘金标准’。”

钟南山同时指出,此前在对疑似病例进行检测时,一般采用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IgG和IgM检测,方法简单实用。

但最近对一些境外输入的病例检测发现,其血清学IgM检测结果呈阴性,但其PCR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呈强阳性。

“这说明,对于一些早期病人来说,血清学IgM检测结果不一定是阳性的,这一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李兰娟: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李兰娟介绍了新冠肺炎尸体解剖的相关结果。

她表示,从解剖结果看,新冠肺炎患者肺脏呈不同程度的实变,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炎性病变、灰白色病灶等。

肉眼观察可见肺部呈斑片状,同时可见灰白色病灶及暗红色出血,失去肺固有的海绵感。

患者的肺部切面中,也可见大量粘稠的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并可见纤维条索。

从组织形态学研究发现,患者可见肺组织出血、灶性坏死、机化和出血性梗死。

肺泡腔内浆液和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肺泡腔透明膜形成,炎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渗出。

“这些解剖结果对制定诊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李兰娟说,针对目前患者的症状,团队主要采取了“四抗二平衡”的诊疗方案。

据悉,“四抗二平衡”是浙大一院在抗击H7N9疫情中总结出的经验,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再次得到验证。

李兰娟介绍说,“四抗”包括: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和MODS(多细胞功能衰竭)、抗易感;“二平衡”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

具体来说,抗病毒主要是及时消除病原体;抗休克主要在于维持全身脏器的有效灌注;抗低氧血症和MODS是要维持生命体征;抗易感是要控制继发感染。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目的是要维持患者的内环境稳定;维持微生态平衡,是要减少患者体内的细菌移位。

“尽早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重症、危重症的发生。”李兰娟指出,诊疗方案推荐的抗病毒药物包括磷酸氯喹、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α-干扰素、利巴韦林。

同时,“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要关注药物毒副作用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干预处理。”

其他治疗措施还包括康复者血浆治疗、心理干预治疗、免疫治疗、宫血干细胞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