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推动数字治理实践(2)
中国科学报:您介绍的这些形式,是在此次疫情中凸显出来的,那么疫情后这些数字治理模式是否仍有效?数字治理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刘磊鑫:这场新冠疫情防控攻坚战,不仅向社会展现了数字治理的强大能量,也促进了数字治理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公共服务的供给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而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三类主体在数据融合互通、业务协同方面实现更加有效地互动、互补、互联。未来数字治理的参与主体将更多元,就像此次疫情防控的数字治理实践中,主角不再仅仅是政府,政府、科技企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高校院所、社区系统等多类主体形成了合力,共同抗击疫情。
此次疫情防控的数字治理实践中,各主体各司其职,又互通协作,最终实现1+1>2的效果。因此,数字治理将更加强调采用协同共治的方式,形成线上线下、前端后端一体化协作的共治共理模式。
王彬:数字治理的公共服务也将更为精准。数字技术的普遍应用,一改过去公共资源传统粗放的服务模式,而是依托先进的数据统筹共享、平台资源集聚开放、新技术场景应用,使得为公众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成为可能。
此外,数字治理的监督评价也将更加开放,公众参与不足一直是导致传统管理模式单向、低效的原因之一,在数字治理模式下,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提供了一个渠道开放、指标多元的反馈评估和监管平台,也使得公众对各类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能够更加便利化、开放化,从而有效推进公共治理质量提升。
中国科学报:为了适应数字治理时代的到来,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数字治理将对社会发展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刘磊鑫:可以预见,数字治理必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给了数字治理极大的探索空间。
数字治理顶层制度框架将不断完善优化。全国数字治理的“阵地大前移”,催动各地加速构建数字治理顶层制度框架,涵盖建设运营、数据管理、政务服务、监管考核等,研究制定包括服务标准化、数据共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体系,通过制度框架保障数字治理持续、健康、有序开展。
新技术场景也将持续赋能数字治理能力。数字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离不开对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要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场景应用。
王彬:多主体无边界治理云平台也将成为数字治理新平台。联合政府、互联网企业、第三方平台等多主体、统筹整合各类信息系统的统一数字平台——无边界治理云平台,将成为使内部管理与对外服务有机统一的新型数字治理平台。
这一平台通过创建由多主体组成的各种“工作组”,将打破政府机构之间、政府机构与市场主体之间的界限,实现更广泛的协同共治和自主治理。
最终,智慧治理形态将成为数字治理演进的必然趋势。届时,数字治理的技术载体将从数字平台发展至以“城市大脑”为代表的智慧生态。智慧生态将不再仅仅是治理手段和方式的数字化、智能化,而是整个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智慧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