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之下,研究生质量该如何保证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01 12:16:55
浏览

 
郑州大学教授:  
扩招之下,研究生质量该如何保证  
 

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特别要完善研究生培养分流退出制度。当下,在破除“五唯”的情况下,如何判定、谁来判定研究生论文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显得尤为迫切。

当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扩招”便不再是一个陌生词汇。

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随后几天,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透露,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增加18.9万。

此次研究生扩招,虽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缓解就业的应急之举”,但也不失为我国高端人才建设的“大动作”。然而,这样的机会该如何把握?扩招专业各自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扩招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怎样的契机?为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长期关注研究生扩招问题的郑州大学教授周倩。

师生比给扩招“留有余地”

《中国科学报》:此次研究生扩招,除了因疫情影响就业的原因之外,是否还存在之前招生数量太少的问题?

周倩:根据我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在学研究生有286.4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3031.5万人。美国国家教育数据中心的统计显示,2019年美国约有1690万名在读大学生,300万在读研究生。

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占世界总规模的比例达到20%,在学研究生人数198.11万人,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但与14亿人口相比,占比还很小。我国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生数量之比为1:10.6,美国大致为1:5.6。如果达到美国的比例,我国在校研究生人数应该超过500万。

当然,现在各方面的条件都还不具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研究生还有扩招的潜力。全国现有44万左右的研究生导师,2020年按100万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计算,研究生导师数/研究生规模数为1:2.27,应该还有培养能力和承载能力。

《中国科学报》:我们留意到,此次扩招名额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将会给这些地区带来哪些机遇?

周倩:首先,这是国家战略的安排,这些地区社会民生急需高水平人才。其次,这些地区存在“僧多粥少”的现象。导师多、研究生招生指标少,但人才培养和承载能力总体上要比东部强。其实,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名校不少,条件也不错,录取的机会更大。而且比起发达城市,可能会少一些诱惑,研究生能够安安心心读书做研究。当然,将来如果去东部就业,机会可能会低一些、成本会高一些。

除了硕士研究生,国家还要下大气力扩大这些地区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像河南省,2019年全省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不到1000人,而C9大学每一所学校一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基本上都超过了河南省全省高校招生数量总和。

不同专业面临不同问题

《中国科学报》:研究生扩招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以公共卫生专业为例,扩招和新冠肺炎疫情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扩招能否破解为社会培养所需公共卫生人才的难题?

周倩: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不仅面临着扩大招生和培养规模的问题,还面临着解决好人才流失的问题。同时,要特别重视这个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重视学科的交叉性和专业的实践性。临床医生面对的是病人,而公共卫生人才面对的是社会群体,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