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引发新一波疫情?专家:关键要看4月底!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01 14:17:32
浏览

 
 
“无症状”引发新一波疫情?专家:关键要看4月底!  
 

3月31日下午,国家卫健委首度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截至 2020年3月30日24时,1541例,其中境外输入205例。

同时,4月1日起我国将无症状感染者情况列入每日通报。

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发烧、咳嗽、咽痛等自我感知的临床症状,同时也没有临床可识别的症状和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

3月30日,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抓好巩固防控成效各项工作,突出做好无症状感染者防控。

到底谁是无症状感染者?这些隐匿的感染者到底还有多少?会不会引发第二波疫情?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高本恩(Benjamin Cowling)告诉《中国科学报》:“第二波疫情是否到来关键看4月底,但无症状感染者不是主因。”

谁是“无症状感染者”

3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公布了无症状感染者的最新定义。

对比国家卫健委3月7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中的定义,新定义增加了“自我感知”和“可识别症状”等主观感受方面的限定条件。

其实,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随着无症状感染者陆续在各地被通报,科技界对此高度关注和重视,并围绕其如何定义展开了讨论。

1月29日,浙江杭州首次发现一名无症状感染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在当时的采访中强调了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界定:“不发烧不等于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轻容易被忽略。”

“一定要非常慎重,不要因为误判引发恐慌。”

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教授卢山也指出,证实感染者的确无症状,需要排除检测方法的假阳性、采集样本和检测中的交叉污染以及数据的可重复性等。

3月29日,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北京也云感染”上发表文章称,即使是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存在因为症状轻微或不能正常主诉(如失语的老年人、儿童等)或因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等症状的干扰导致信息采集偏离,同时也有客观证据显示部分“无症状感染者”其实有胸部X线检查异常表现。[1]

3月31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作风接受《财经》采访时,仍然强调了排除主观因素的重要性:病人在报告时可能会忽略胃痛、腹泻等症状,而这些有可能是感染新冠病毒的早期症状。[2]

此前,一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论文就闹了“乌龙”。研究者报道了德国首次发现新冠病毒,病人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当时没有无症状的感染者。

几天后,研究者致函杂志,澄清了事实:作者在发表这篇论文之前并没有真正与这位女士沟通,信息仅来源于德国的这4位患者,即“这位上海女同事似乎没有症状”。

这名病人事实上出现了症状,她感到乏力、肌肉疼痛,并服用了退烧药扑热息痛。[3]

新增限定条件围绕患者主观感受,回应了此前科学家们的担忧,使针对无症状感染者研究和防控更精准、更有针对性。

“冰山一角”将致第二波暴发

2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首次提出“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蒋荣猛在公号文章中介绍:“从传染病的规律看,传染病流行通常有两个‘冰山’现象,即第一个冰山现象是感染后发病的是少数人,这也是为何要开展传染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的主要原因所在。第二个冰山现象是感染后发病人群中重症的比例占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