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改平院士:追求“最高境界”的新冠疫苗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08 12:57:27
浏览

 
 
张改平院士:追求“最高境界”的新冠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大流行,人们对疫苗寄予了厚望。尽管此次全球疫苗研发速度堪称“前所未有”,但人们仍期待着能“再快一些”。

近日,《自然》杂志报道,一些科学家正试图进行“人类挑战”试验研究,用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少数经备选疫苗免疫的健康志愿者,以加速疫苗效果测试。

这种“加速”之法是否可行?已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如何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什么是“最理想”的疫苗?《中国科学报》就相关问题专访了正在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

所谓“捷径”,是理想而非实践

那条更快速的“捷径”由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科学家提出,他的这项“人类挑战”实验研究是,让大约100名健康的年轻人暴露在病毒下,并观察那些接种疫苗的人是否逃过感染。作者认为,这不仅可以依靠更少的志愿者,更重要的是,获得结果所需要的时间更短。

“这只是一种想法,不具有实践性,可能性不大,且存在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张改平指出。

他分析到,从理论上来讲,研究已经表明,年轻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很少会产生重症,大多症状较轻。尤其对疫苗免疫效果比较有信心的情况下,理想上可以测试。不过,尽管可能会加快速度,但这不符合伦理道德和法规。在人类正常的科学研究历史上,并没有建立“人类感染模型”的先例。

“更重要的问题是,它可能就不考虑设置对照组了。”张改平以动物疫苗的临床试验举例说,很多动物疫苗可在本种动物身上进行“临床实验”,当拿病毒去攻疫苗免疫过后的动物时,通常需要设置的是不同剂量的对照组,最简单的也需要设两个组,一组是注射疫苗组,一组是注射盐水等其他安慰剂的组,当结果表明前者未发病,后者发病了,才能说明疫苗有效。

事实上,全球对于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速度堪称“前所未有”。

3月16日,我国与美国同时将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入志愿者体内,开启了疫苗的人体试验进程,这距离1月11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向全球公开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仅65天,这一进展堪称“创纪录”的速度。

与此同时,全球还有至少有20多种(WHO数据)新冠病毒疫苗正在研发当中。估计从事新冠病毒疫苗研究的实验室至少100多个,有的正在进行动物实验,有的则已开始申请临床实验。不过,世界卫生组织称,疫苗距离可供公众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还需12~18个月。

的确,证明疫苗安全有效的过程非常缓慢,从少数人的临床试验,只是观察免疫反应副作用等,到需要成千上万人来测试疫苗效果的大型试验,这一过程至少需要1年时间。

“与动物疫苗在实验室获得结果不同,评价人的疫苗有效性依赖于长时间的统计数据,我们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监测注射疫苗者与注射安慰剂者的感染率的差别,而在这个过程中,通常还会有各种影响因素干扰结果,这也就是疫苗进程大大拉长的原因。”张改平表示。

安全有效评价要扎实

常规流程上,疫苗研发从细胞水平的体外实验、到动物实验,再到人体临床试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疫情大流行的压力下,流程是否可以简化?张改平表示,由于现代成熟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进步,有一些环节可以省去,但必要评价环节还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