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症状感染者认识尚有分歧,望开展摸底研究(2)
新冠的R0值存在争议,如果按照我国疾控部门的估计R0=3.7计算,群体免疫率达到70%才能形成群体免疫屏障。美国科学家则认为R0值可达5.7,这就需要人群免疫率达到80%以上。
国外目前还没有形成群体免疫屏障,但正在形成,因为还有新发病人,不过新发病人数在某些地区已经开始下降。
唐金陵:我觉得传染性这么高的疾病,人群感染率不高到百分之六七十以上,是控制不住的。就连武汉也远远达不到,武汉隔离措施很严,大部分人不太可能受感染。
《中国科学报》:我国有先例证明无症状感染者有一定传染性,但针对性研究似乎比较少。国务院发布的规范中提出“国家支持开展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传播力、流行病学等科学研究。”您认为针对无症状患者应该具体开展哪些方面的研究?
唐金陵:我们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感染性研究不够,可能是因为发现的总体人数比较少,不好研究。
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的两项研究,分别对钻石公主号油轮上的630名感染者和武汉撤侨进行了数学模拟研究,分别认为17.9%和30.8%的感染者可能是无症状的。但是,这些研究不是普查出来的实际数据,而是通过数学模拟进行的理论估算。
希望我们能有对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的研究,比如对其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他传染人的多少,直观判断出感染性强弱。但是这种追踪也不容易,因为一旦发现就被隔离了,只能追踪隔离之前的接触者。
匿名专家:应该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学规律进行研究,关注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加强从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分离病毒,从中寻找获得减毒株,研发减毒活疫苗的机会。
《中国科学报》:王辰院士日前提出,通过核酸和血清学检测,对武汉等重点区域进行健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从而对无症状者和群体免疫力摸底。能否解释一下这一做法的必要性?
匿名专家:对重点地区进行核酸和抗体检测,有助于了解人群隐性感染率和人群免疫的状态,对于指导防控措施和管控政策的制订非常重要。
因为目前的隔离措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绝对隔离,对于新冠病毒这种可以通过气溶胶和接触传播的病毒来说,还是有很多传播漏洞的。例如,社区管理人员、警察和物流人员,还是会与不同的人群进行接触,在超市等购物中也可能接触,还有动物的感染,等等。
正是因为有不确定性,才要进行检测,而不是瞎猜。
唐金陵:武汉可以进行一次摸底检测,看看无症状感染者到底有多少。如果阳性率比较低,就不必要在全国扩大了,因为其他地方会更低。
还要考虑到检测试剂假阳性的问题。试剂检测一般都达不到100%准确,现在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核算检测也不要求达到100%准确,其他流感病毒检测方法也存在假阳性问题。
在临床诊断时,很低的假阳性不是大问题。但在普查中,哪怕假阳性率为1%,放大到全湖北,数量也极大,比现在的病例还多。武汉的隔离措施很严,我想普通人群中新冠病毒的阳性比例不会太高,在比例较低时,假阳性的误差不可忽略。做血清抗体普查也一样,而且抗体的假阳性率可能更高。
《中国科学报》:现在国外抗疫策略似乎确实是往“群体免疫”方向发展,北京提出了防疫常态化,在疫苗上市之前,我们是不是都得处于长期防备状态?
唐金陵:经过一场恶战,我们几乎把病毒彻底打垮了。没想到疫情在境外暴发,现在我们反而成了疫情洼地,如果病毒再次来袭,便处在高风险中。现在的主题就是严防境外输入和无症状感染者,阻击战变成了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