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新基建,AI发力还需闯几关?
疫情加速新基建,AI发力还需闯几关?
新冠疫情改变了公众以往的生活消费习惯。
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新的需求和创新因素破土而出,“钉钉崩了”“淘宝崩了”“麦当劳小程序崩了”也频频登上微博热搜。
家中“神兽”上课,看起来一片祥和,实际上却已经手忙脚乱。经历过一个多月的 App 轮番崩溃后,网友已经见怪不怪。
App的崩溃,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计算力、服务器等“基建的基建”的不足。但是在疫情防控中,智能服务机器人、大数据分析系统和智能识别(温测)产品的表现却堪称优秀。
人工智能成为“新基建”7大版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否为疫后全球经济复苏开出科技良方?它会带来什么,改变什么?
4月9日,前沿科技论坛第二期以“人工智能:科技与经济融合新引擎”为主题,为疫后人工智能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新基建”带动人工智能
2020年的启幕,显得有些魔幻。新冠肺炎的肆虐,人类社会的物理世界运转基本停摆,此时人工智能的作用却愈加凸显。
近期发布的《人工智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调研报告》指出,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面向使用场景丰富,因此其代表产品在抗击疫情中也发挥了极大作用。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同时也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难得的新机遇。这次疫情中,智能产品在用户群体中赢得了更多信任,人工智能给各行业的‘赋能’作用开始显现,人工智能应用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指出。
伴随“新基建”的热潮,从政策到资金再到技术积累,人工智能产业迎来了新发展。
IEEE终身院士蔡自兴表示,“新基建”提速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全面建设,打牢基础,增强实力,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为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曹存根认为,AI在社会治理中可以发挥作用,国家应当统一部署一些大的AI公共服务设施。
“AI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创建智能经济新形态等方面潜力巨大。AI与5G、大数据等技术结合,又将带动诸多行业,为很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奠定基础。”蔡自兴说。
在李国杰看来,人工智能还要高度重视“软基建”。发展数字经济就要改变基建就是硬设备的传统思维观念,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应用需要的各种工具库、算法库、软件库,打造完整的工具链,大大降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人才的门槛。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修全认为,公共AI算力、开放平台、知识中心等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除了助力技术落地、加速技术突破之外,也应在促进不同群体共享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改善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创新条件,改进欠发达地区智能化基础设施,使智能化变革走向包容发展、共享发展。”
“短板”与机遇并存
2020年的发展关键词绕不开“人工智能”。当前,人工智能正在渗透至各行各业,使得传统行业能够依靠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和行业数据资源,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
但在这一过程中,被誉为人工智能“三驾马车”——算法、算力、数据到了疲软的时刻,深度学习在工业界还在靠大数据和大算力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