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新基建,AI发力还需闯几关?(2)
“AI 能力的升级,必须依赖AI 方法论的升级。从方法论的角度,虽然过去十年变成强大数据驱动AI的方法论,接下来我们还需要再回过头来,把知识和数据联合起来驱动AI方法。”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山世光指出。
虽然中国与欧美之间在应用研究上差距不大,但中国在各行业纵深应用上仍需努力。基于这一判断,山世光提出AI时代的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软件、智件三个层面。
山世光强调,中国在基础软件平台上的投入需要提升,深度学习的主流底层框架主要还是由北美国家建设,这些方面也许会成为像今天芯片产业这样“卡脖子”的问题。他建议,针对低门槛的AI研发平台和工具,中国需要尽快抢占先机。
“除了基础算法长期的投入之外,我认为应该加强基础智件体系的研究。过去在硬件方面有计算中心、数据中心,未来需要建设AI算法中心、知识中心,甚至建立国家级的知识中心。”山世光说。
同时,蔡自兴也提出,人工智能人才十分紧缺,缺口至少为100万。“我们要多渠道,多模式培养多层次的人才,高层人才少而精,中层实而强,底层多而壮,一个也不能少,我们要特别花大力气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
为产业升级赋能
国务院此前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到2030年,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一针对人工智能的规划,也体现在了互联网公司的变革上。腾讯AI Lab机器学习中心总监黄俊洲说:“AI是从应用中来也要走到应用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应用会解决问题,同时又能够为AI研究带来新的课题,现在研究课题解决又能反哺产业,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人工智能应用上,公众对期待很高,但事实上“理想”与“现实”还是有一定距离。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彭思龙指出:“如何让中低端的传统行业以最低的代价实现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可能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非常重要的方向。”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金桥表示,要更多把握人工智能应用的边界,加强人工智能治理,防止人工智能技术滥用以及产生相关的法律问题。
“人工智能应用的重点是在不确定和动态变化的环境下解决复杂问题,把人工智能当成一种问题求解技术,不在乎与人类比高低,更不在乎与其他技术融合集成。尽管人工智能技术还不成熟,但在应用中还是要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应用规范和评测指标,努力提升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李国杰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