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温产品多而杂 技术标准来规范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16 22:12:21
浏览

 
 
测温产品多而杂 技术标准来规范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以旷视科技、中电科11所、百度、格灵深瞳、久译科技、千方科技、同方威视等为代表的企业,纷纷推出了双光测温系统、非黑体测温系统、AI测温安检门、测温闸机、AI多人体温快速检测智能系统等多款红外智能测温产品。

繁多的测温产品,既不利于公众辨识使用,也不利于产业发展。

正是看到测温产业发展的关键,4月16日下午,中关村管委会举办线上标准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关村标准《非接触式智能体温筛查系统技术规范》,旨在发挥中关村科技创新优势,推动非接触式智能体温筛查系统规范化发展和产业化推广。该标准已于日前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

测温产品研发分散化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火车站、公交车站、地铁站、机场以及办公楼、居住区等人口密集的区域防控压力大,体温筛查成了疫情防控中的第一道防线。非接触式红外人体测温仪在技术上得到迅速发展,比起接触式测温方法,红外测温有着响应时间快、非接触、部署方便、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中关村管委会积极推动红外智能测温设备在防疫场景的应用,加强与北京市商务局、市交通委对接,推动企业新研发的智能测温技术产品在地铁站、商超试验、试用。此外,中关村管委会还加强与北京市科委对接,依托“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线上展示推介与供需对接平台”,开展智能测温设备在线展示和供需对接工作。目前,多家的测温设备已经陆续在物美、沃尔玛、超市发等600多家商超实现规模化应用。

作为防疫需求下形成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前红外智能测温产品“百花齐放”。企业研发的技术要求、产品应用元器件等均有所差异,没有统一的标准衡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在防疫场景下的产业化推广。

中关村标准化协会执行副理事长王钧指出,分散化的测温产品研究现状,也让该技术及应用呈分散状态,导致产品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该项技术的深入研究。因此,制定统一适用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标准支撑抗疫产品研发

自3月13日起,中关村标准化协会组织旷视科技等中关村智能测温领域重点企业组织开展了标准制定工作,经过提案评估立项、工作组组建、标准起草、公开征求意见、技术审查、理事会审批等环节,历时29天,完成标准制定工作任务。4月10日,中关村标准《非接触式智能体温筛查系统技术规范》已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

王钧介绍,该标准是在已研发的红外成像非接触式体温筛查设备、系统以及相关非接触式体温筛查产品基础上,结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 AI 技术,在当前疫情的防控关键时期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中关村标准。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一定的国际领先性。对于系统的部分功能、性能与现有国标或行标存在对照关系的,本标准的关键指标高于现有标准,如测量误差、测温速度等优于相关国家标准。

同时,该标准充分考虑国内各类应用场景的真实需求,在系统功能上进行了创新扩展,增加了如人脸识别、身份识别、口罩检测、手持高温异物检测等特色功能要求,对未来系统的规范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给出了指引。

王钧表示,标准制定流程也体现了高效创新。在疫情特殊时期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视频会议立项、专家审议等环节,从标准提案评估、立项到标准发布,用时仅29天,在保证标准质量和程序要求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标准的创制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