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常态化防控是当下应对疫情的“上策”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25 10:11:36
浏览

 
一手防疫情反弹,一手抓复工复产  
应急+常态化防控是当下应对疫情的“上策”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不仅基本阻断疫情传播,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还为全球抗击疫情赢得了时间。

“当前,我国既面临新冠肺炎输入病例的不断发现,存在疫情反弹风险的复杂情况,又面临必须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迫切需要。”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杨维中表示,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新的一期《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刊登了他的一篇题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由应急处置转入应急处置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的思考》的文章。

该文章指出,预防控制工作将是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坚持应急处置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的原则,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输入传染源风险或将较长时间存在

采访中,杨维中指出,目前全球还处在大流行状态,持续时间尚无定论,所以输入传染源风险将会存在较长时间。“只要全球疫情没有完全控制,我国将持续面临出现境外输入病例的风险”。

根据卫健委官方网站的数据,截至4月22日24时,我国境内现有确诊病例959例。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境内出现一定数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导致“隐匿”传播,是今后发生疫情的潜在风险之一。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观察到新型冠状病毒有明显的变异,还需要长期严密监测其致病性和毒力的变化。”杨维中说,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传播途径容易实现。随着各地复工复产以及陆续复课,人群聚集性增加,人际距离缩小,如在管理和防护上有漏洞,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就会增加传播的风险,甚至出现聚集性疫情。

此外,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因为人类没有预存免疫力,一旦大流行过了,人群建立起免疫屏障,便会终止流行,之后便进入散发流行。”国家感染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蒋荣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常态化防控必不可少

基于目前人类对新冠肺炎流行特征认知不足,以及全球大流行趋势难以估计的事实,同时考虑到复工复产的迫切需求,杨维中认为,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不断对国内外疫情新变化进行评估和研判,不断调整防控策略,分类分期分区,逐步将疫情处置状态从全面应急处置转变为应急处置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的状态;二是要逐步有序的将疫情防控模式从群专结合、群防群控为主转变为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的常态管理模式。

具体来说,常态化防控状态下的主要措施有:建立高度敏感的新冠肺炎常年监测系统、建立新冠肺炎“外防输入”常态化机制、企业、机关、学校等社会机构和部门建立常态化防控机制、公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组织开展科学研究。

杨维中认为,当前要尽快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与血清抗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追踪观察,了解人群感染和免疫情况,同时要密切观察分析研究病毒基因变异情况,为预判疫情发展趋势和优化下一步防控方略提供科学证据。

同时,还要加强病毒生存环境、致病机理、传播途径与流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深入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应急处置要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