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新的单碱基编辑工具高效又安全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19 08:00:08
浏览

方法》:新的单碱基编辑工具高效又安全

经典的单碱基编辑工具脱氨酶具有ssDNA结合区域BD和催化活性区域AD(左图)。

YE1-BE3-FNLS单碱基编辑工具的脱氨酶丢失了ssDNA结合区域BD,保留了催化活性区域AD(右图)。

受访者供图

5月18日,《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在线发表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研究所、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与中科院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等合作的最新成果。

他们根据蛋白结构预测了基因编辑过程中决定脱靶效应的重要氨基酸,并在不影响催化活性的情况下,突变相应氨基酸,最终得到了显著降低基因编辑脱靶效应的单碱基编辑工具。

2019年3月,该团队曾在《科学》杂志发布用于检测基因编辑技术脱靶率的GOTI技术。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左二伟告诉《中国科学报》,这项最新成果即为基于GOTI深入探索解决单碱基编辑器脱靶效应的方法。

DNA单碱基编辑的脱靶困境

镰刀型贫血症是典型的由于基因点突变引起的遗传疾病,目前全球有300多万患者,另有4000多万人具有镰刀型贫血症表征。截至2013年,此疾病已造成全球17.6万人死亡。

全世界有约3亿名罕见病患者。在已知的7000多种罕见病中有80%是单基因遗传病,50%发生在儿童时期。预计2022年有40种基因治疗新药上市。

基因编辑技术是当今生物学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颠覆性技术之一,以CRISPR/Cas9 系统为核心的基因编辑工具被广泛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神经细胞等医学研究领域。

“传统的CRISPR/Cas9 系统要切断DNA双链,这给基因编辑结果带来了一定不确定性。”左二伟说,其衍生工具——单碱基编辑技术可以在不切断DNA双链的情况下实现单核苷酸的定向突变。“这为治疗单碱基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带来了希望。”

基于CRISPR/Cas9 系统,2016 年,哈佛大学教授David Liu课题组首次报道了可作用于单个碱基的新型基因编辑工具——胞嘧啶脱氨酶单碱基编辑技术(简称CBE),立刻受到广泛关注。

该系统利用具有催化活性的胞嘧啶脱氨酶,在sgRNA 的引导下,靶向结合到基因组特定位点,将胞嘧啶C转换成胸腺嘧啶T。同理还可实现鸟嘌呤G到腺嘌呤A的转换。

2017 年,David Liu课题组又开发出腺嘌呤单碱基编辑工具——ABE系统,可实现高效的T转换为C,A转换为G。

然而,2019年,单碱基编辑工具的安全性受到了质疑。杨辉、高彩霞、Keith Joung、David Liu等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发文报道了单碱基编辑器存在严重的DNA和RNA脱靶效应。

虽然此前的研究通过引入突变的方式显著降低了RNA的脱靶,但是胞嘧啶单碱基编辑器的DNA脱靶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改造脱靶效应的“罪魁祸首”

GOTI技术是全新一代基因编辑脱靶检测技术,该技术在灵敏性、准确性和适用范围上远超之前的脱靶检测技术。

“有了GOTI技术以后才能准确评价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上海神经所研究员杨辉告诉《中国科学报》,在此基础上才能有目的地去改进已有的单碱基编辑工具或开发新的编辑工具。

单碱基编辑工具是人类根据蛋白工程设计,以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蛋白质分子,该系统由脱氨酶和nCas9等组件构成融合蛋白发挥功能。左二伟介绍,利用GOTI技术,他们发现,CBE的脱靶是由胞嘧啶脱氨酶造成的。

“脱氨酶在编辑工具中扮演着催化的角色。它本来应该在sgRNA带领下,按照碱基配对规律,带领Cas9蛋白结合到基因组相应位置,对单碱基进行转化。但脱氨酶本身具有ssDNA和RNA结合能力,它会带着Cas9蛋白在任意‘喜欢’的位点引发碱基突变。”左二伟说,这一类型的碱基突变不是在sgRNA指导下,也没有在设计的位置发生,是一种完全随机无法预测的脱靶效应。

找到了CBE脱靶的原因,该团队即开始着手于改进单碱基编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