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禾院士:深耕细作创一流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19 13:01:11
浏览

 
 
田禾院士:深耕细作创一流  
 

田禾院士:深耕细作创一流

从国际上最早开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到国际首次利用荧光信号表征分子机器运动状态;从原创性提出振动诱导发光(VIE)新概念和新机制,到开创动态共价键、非共价键及光响应基团构建智能超分子聚合物新策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田禾30余载深耕有机功能分子材料基础与应用研究,为我国化学领域在国际范围内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作出重大贡献。

5月19日,田禾在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奖励大会上获颁“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经过长期研究积累,田禾形成了以“共轭π体系分子结构与多尺度功能精细调控”的研究特色,在功能分子机器及超分子聚合物、振动诱导发光机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新颖分子探针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与创新性成果,至今已发表SCI论文超过500篇,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60项,SCI他引超过3万次,h指数为103,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以及201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度法国—中国化学会讲座奖等荣誉。

不忘初心,树报国之志、立科研尖端

1978年,踏上改革开放“时代列车”的田禾,离开出生地新疆跨入大学校门,开启科学知识求索之旅;1989年,在华东理工大学(原华东化工学院)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已与精细化工领域的科研攻坚结缘逾30载。“我们这一代人,在党和人民的教育和引领下,坚持科技报国、科技兴国的理念,与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共成长。”田禾表示,急国家所需,为国家作贡献,全身心投入到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线事业之中,这种矢志报国的深厚情怀早已深入骨髓。

瞄准分子机器这个世界最前沿尖端的科学问题,田禾带领研究团队,针对分子机器的状态表征方法复杂、难度大以及信号读出灵敏度低的缺点,首次提出用荧光信号来表征分子机器运动状态的思路,构建了一系列光学输出信号的功能分子机器,解决了分子尺度上精确表征分子机器运动的关键问题,创新发展了微观分子机器在界面定向排列的方法,实现了分子机器在微纳米尺度下的功能输出。

如何使微观分子机器实现功能化和实用化?这是众多国际科研团队面临的前沿挑战。田禾团队创新性地将分子机器与纳米颗粒进行连接,精准实现了人工分子肌肉在分子尺度的收缩—舒张功能,并巧妙地将分子机器横跨细胞的磷脂双分子层,首次实现人工分子机器在离子跨膜运输领域的应用,为分子机器的功能化与实用化提供了新思路。

“提供了一种分子机器运动的便捷信号响应方式,解决了多重复杂逻辑电路这一挑战性难题。”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 F. Stoddart教授在其最新的专著中,先后30余次对田禾在分子机器领域的创新成果正面引用并给予高度评价,其中配图详细论述22次。

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潜心攻坚让科技之花结出累累硕果。田禾团队聚焦解决功能染料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发展了一系列具有自修复功能的聚合物,极大地拓展了超分子聚合物在生物及智能材料领域的应用,切实促进成果转化推动社会经济效益发展。其中,光变色浓缩液、光变色树脂等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变色镜领域,支撑民族企业占领全球市场60%以上的份额。

牢记使命,树一流目标、领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