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禾院士:深耕细作创一流(2)
“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始终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多年来,田禾以建设国际领先的精准化学与分子工程国际合作研究平台为契机,带领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学学科,聚焦精准可控合成、精准表征分析、精准模拟计算等领域精耕细作,在精准化学与分子工程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教育部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相继获批成立,为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学学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以目标为引、以实干为要,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学学科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自2010年起,化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千分之一;2017年,化学学科入选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18年,化学学科新增入选上海市II类高峰学科建设计划;2020年5月,化学学科ESI排名已进入全球前万分之三,学科特色与优势更加凸显,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因材施教、激发兴趣,是田禾在培养学生时最注重的两点。“要培养爱国情怀和学术素养,树立高尚的科学理想,不断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和团队精神。”田禾表示,只有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才能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实现高水平、高层次人才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的良好“育人生态”。
到目前为止,田禾已经培养了博士毕业生60余名、硕士毕业生50余名,其中不乏“杰青”“优博”等精英才俊。他深信,唯有热爱,才能坚持在一个领域深耕,最终开拓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认可的一片新天地。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经过20年的坚持不懈,田禾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和一流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注重学科布局,坚持“引”“育”并举,在汇聚诺贝尔奖获得者、海内外院士等国际学术大师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人才。今年,他的再传弟子——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郭志前也获得了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的荣誉。在华东理工大学,一个特色鲜明、具有国际视野的化学学科高水平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正在蓬勃成长。
科技兴国,立时代潮头、促源头创新
田禾带领科研团队,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投身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从全球范围内引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等多位国际知名教授,先后领衔建设教育部结构可控分子工程创新引智基地,上海市精准化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以及相关的国际合作平台。从2014年到2019年,他本人连续6年入选ESI化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并受邀承担多个一流国际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和国际编委的工作。
2017年10月正值华东理工大学65周年校庆之际,田禾联合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费林加院士,在华东理工大学建设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以此作为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之一,进一步促进有机智能材料与分子工程的源头创新,努力在动态化学领域引领学科未来发展。
目前,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的仪器设备已基本搭建完成。“这里将设立化学合成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提升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发速度。”田禾表示,现在很多化学合成还像“手工作坊”,今后这些合成任务可以交给AI机器,它们可以24小时连续工作,这将大大加快研发的速度。
“我将继续瞄准核心技术,潜心科学研究,培育时代新人。”田禾表示,以联合研究中心为平台,华东理工大学将构建国际高端人才在上海开展新形式的国际合作的新机制,探索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土年轻人才培养的新策略,为对接国家战略建设上海科创中心,提供更具前瞻性和国际影响力的新思路与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