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让食品“身份证”“码”上可查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20 11:09:47
浏览

 
 
区块链让食品“身份证”“码”上可查  
 

时隔12年,“大头娃娃”事件在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再现。

与“三鹿奶粉事件”不同,这不是一起奶粉质量问题,而是无良商家“挂羊头卖狗肉”,将固体饮料冒充奶粉销售给消费者。

无论是虚假宣传还是食品安全事故,如何保证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已经成为一项需要更多科技参与解决的课题。

近日,英国巴斯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区块链将成为消费者的朋友,保护他们免受食品污染、欺诈、非法来源的损害。“区块链技术很可能像现在的条形码和二维码一样,为产品的可见性和可追溯性提供更多的功能,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的购买选择。”该研究负责人、巴斯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迈克尔·罗杰森表示。

“前世今生”可查不可改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在食品安全领域,区块链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将进一步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一览产品的“前世今生”。

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蔡亮告诉《中国科学报》:“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难篡改、可追溯的技术特性,应用在保障食品安全领域,可以发挥安全、透明、高效的优势。”

与传统记账不同,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记账技术。

“借助区块链天然的块链式结构,可以实现从原料、加工、包装、运输到零售的食品供应链完整流程信息的可追溯;同时,参与者可以交叉审核数据的真实性,任何一方均无法单独篡改数据,信息更为可信和安全,这还有助于食品生产企业与消费者建立信任。”蔡亮说。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张乐君还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保障食品安全领域,还可以提升食品供应链管理效率,改善供应链中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库存和销售等流程管理,尤其可以为零售商提供更好的产品保质期管理,进而减少食品过期浪费而造成的损失。此外,区块链技术还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遵循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更好地实现产品价值。

加强技术融合 突破局限性

然而,区块链技术并非完美,还具有一定局限性。迈克尔·罗杰森在研究中指出:“区块链技术具有局限性,这种对产品的可见性仍然依赖于人类输入正确的信息,因此,供应链需要自始至终使用数字化处理。”

对此,蔡亮解释道,区块链技术要从两方面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一方面是保证区块链账本中数据的真实性,这由算法和程序来保证。参与者可以交叉审核数据的真实性,任何一方均无法单独篡改数据,进而避免单方面数据作假,保障数据真实性。

另一方面是保证链上信息的真实性,但是上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人为因素。因此,要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进而实现真实信息的获取。

此外,“隐私”保护也是区块链技术应用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进而在保护数据隐私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可信共享,保障信息安全。”蔡亮说。

张乐君补充道,在实现整个供应链透明度的同时,还需要明确哪些数据可以通过区块链对外发布,对于隐私部分数据,可以结合密码学的技术加密后上链,例如基于属性加密技术、椭圆曲线算法等等。另外,联盟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都可以对用户进行访问控制,以此来保证数据隐私。

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