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湖泊科学采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
开展湖泊科学采砂
“21世纪以来,随着三峡水库运行,长江中游行洪能力显著提高,鄱阳湖、洞庭湖冲淤变化发生逆转,湖区干旱问题以及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在提案中表示。
其中,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频频刷新记录。
2011年9月,鄱阳湖星子站水位11.7米,比历年同期均值偏低3米左右,且鄱阳湖水位正以每天0.1米至0.2米的速度急剧下降,出现罕见的持续低水位。此后多年鄱阳湖水位连创新低。
2016年9月,星子站水位跌至10.6米,通江水体面积不足丰水期的八分之一,“鄱阳湖正变成大草原”,引起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及社会关注。
2019年11月,鄱阳湖星子水文站水位跌至8.13米,再创历史新低;都昌水文站、康山水文站均出现是建站67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位。干旱造成500多万人受灾,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50多亿元,耗费抗旱资金近8亿元。沿湖地区鱼业捕捞量剧减,渔民收入减少60%以上,大批渔民“上岸”谋生,引发规模性转产安置就业等社会问题。
极端干旱,湖泊水位持续走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湖区候鸟和水生动物食物资源和栖息环境,原有生态系统发生改变,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功能退化。
2000年代初白鳍豚就已经灭绝,2020年1月《整体环境科学》发文宣布长江白鲟灭绝。洞庭湖的中华鲟、鲥鱼、胭脂鱼等保护鱼类越来越罕见。2019年,鄱阳县莲湖大部分湿地土地干裂,只有寥寥数只麋鹿和野鸭经过,往年成千上万只天鹅、大雁云集的景象,已不见踪影。因到处滩涂裸露,江豚的踪迹减少了三分之二。
李朋德表示,采砂是加剧湖泊干旱、引发生态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2001年长江干流大规模采砂被禁止后,鄱阳湖成为了主要的采砂区域。2005-2007年间,实际采砂量2.3亿~ 2.9亿吨,主要分布在都昌县至湖口县一带的江湖口段。河道采砂和泥沙流失使江湖口河段的河道加深。
1998至2010年,都昌县至湖口县的鄱阳湖入江水道河道断面均发生下切,最大下切深度达7.91 米。2005年至2007年,鄱阳湖江湖口河道泄水能力增加了1.5-2倍。相当于将水库的闸门开得更大,使湖泊水位陡降,出现低水位、高流量现象,湖水排入江水流量加大,湖区水被快速泄出,快速减少了湖泊的蓄水量。
与此同时,李朋德指出,我国沙石市场存在大量缺口,供需矛盾突出。过去我国使用的沙石骨料基本上都采自河道、矿山,多年开采引发的生态问题突出。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对资源环境约束和管控日益增强,以及经济社会建设的强大需求,令供需矛盾愈发突出,沙石价格也不断上涨,部分地区沙石价格涨幅超过100%。不得已之下,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海南等沿海地区已开始从马来西亚、朝鲜等国家大量进口沙石。
农业农村部近日宣布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长江10年禁渔计划。“长江流域江西、湖北、四川、重庆等省份均规定禁渔期内禁止采砂,十年禁渔,十年禁采,如果不采取措施,问题将更加突出。”李朋德说。
在李朋德看来,对采砂问题不能简单处理,一禁了之,关键是科学采砂。“科学采砂不但能够缓解湖泊干旱、保障市场需求,还能够起到对湖泊清淤扩容,增强湖泊调峰蓄洪能力,降低长江中游洪灾风险,缓解渔民转产安置就业问题。”
如何做到科学采砂呢?李朋德建议:
一是鼓励湖心深挖。鼓励在湖泊中心采砂,深挖第四纪以来的松散砂砾石堆积层,扩展湖泊容量,提升调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