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完善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建设和危机干预
加强和完善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建设和危机干预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表现,反映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社会心理服务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来正确引导、培育健康积极的社会心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以此次新冠肺炎(COVID-19)为例,由于疫情迅速蔓延,医疗资源短缺,各类信息铺天盖地涌来,给普通民众带来了恐慌情绪。
“面对严峻的疫情,做好舆论引导、情绪疏导、加强科普等方面,引导群众科学认识疫情、理性应对疫情、相信权威声音,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表示。
把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防控/干预放在第一位
加强和完善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疫情、自然灾害)建设和危机干预的首要一条,是在公共卫生事件出现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段解决,防止事件扩大。这次COVID-19疫情是对中华民族应对大灾大难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检验。
各行各业在中央统一指挥下,进入一级响应的举国行动,从快速检测病毒基因序列并与全球分享,到采取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封城隔绝病源措施;从10天建成上千张病床的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3天投入13所方舱医院,到全国16 省份对口驰援湖北。
中国政府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罕见的防控与救治举措,很多举措甚至远超《国际卫生条例》要求。政府的强大的组织动员和压实每一个防疫措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赢得世界卫生组织的尊重与信任。
在与瘟疫魔鬼鏖战的特殊时期,要紧紧围绕防疫工作,保障防疫一线,做好排查、隔离、医治,预防的每一个环节。
竖立舆论灯塔,建立公共事件应急统一战线
突发重大公共事件造成普通群众心理恐慌和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各类媒体和坊间传言的不确定性。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手表定理’,认为疫情严峻时刻更需要权威信源,而不是多头相互矛盾的信息。”葛均波指出。
“手表定理”是一个寓言故事,指一个人有一块表时,可以知道当时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因为每只表的时间指示不尽相同,反而无所适从,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造成了个体和他所在群体的混乱。
葛均波指出,人们相信的权威信源具有如下特征:
其一,科学,透明,讲真话,及时向大众公布疫情发展的真实情况,反映客观世界的科学规律,实事求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要真实地向大众说清楚目前医学科学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现状,目前医学科学对疾病诊治的现状,让人们了解事实,破除由于未知造成的混乱情绪和社会心理恐惧。以及认为医生万能包治百病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构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环节。
其二,构建发挥群体智慧优势和统一集中群众智慧,有效采取行动的社会治理机制。COVID-19疫情发展的过程,反映出全体社会成员高度关注,人人出力献策的感人局面。每一个人都在想办法,出主意,做贡献,群体的智慧充分涌现出来。
可以看到,人们的想法千千万万,但由于受到个体的社会经历、专业知识结构、社会角色、政治态度等不同,意见和想法也会千姿百态,良莠不齐。这就需要一个高度集中的权威机制,能够去伪存真、集中智慧,排除干扰,引领思想的舆论灯塔。
构筑起健康的心理防线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