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有责任回应社会关怀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
科学家有责任回应社会关切
就在两会召开之前,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其中在改进项目实施管理的部分提出要“将科学普及作为基础研究项目考核的必要条件”。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表示,项目团队在有重要科研成果产出的同时,通过各种形式把这些成果转化成公众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播出去,这一点他一直都非常支持。
同时,周忠和并不赞同要求所有科学家都有义务在媒体平台做科学传播,对媒体发声。“在日常工作中,不必要求科研人员必须都来做科普,这是不现实的。每个科研人员的工作类型、个人兴趣、科普能力、可支配时间都是不同的,需要区别对待。”
然而,像新冠肺炎疫情这种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面前,且与科学问题密切相关的,周忠和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相关学科的、有话语权的科学家,应该、也有责任回应社会的关切。”
考虑到现实舆论环境,科学家通过个人发声会有所顾虑,周忠和的建议是,“这时候应该发挥学会、协会的整体力量,可以以学术团体的名义来发声,这样既可以解答公众热切关注的问题,也可以保护科学家个体不会受到过大的舆论压力,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他还提出,对于那些心系社会、敢于发声、理性发声的科学家,所在组织对他们应该提供保护机制。“尤其不能因为他们受到非科学的、非理性的网络舆论质疑甚至攻击时,把他们放在舆论面前,让他们一个人承受,甚至进一步否定批评他们的做法。组织要有担当,要让科学家感受到并不是一个人在应对。”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承认科学家群体的科学传播能力是不足的,尤其在面对复杂敏感的公共事件时,不知如何表达才能既做好科学引导,又能满足公众的期待。”
对此,周忠和希望,一方面媒体科学传播生态能够改善,媒体记者的科学素养能够提高,从而提升媒体报道的科学性,让科学家增加对媒体的信任;相应的,科学家的科学传播能力也需要训练提高,要学会如何跟媒体沟通、合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