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筑牢屏障“打好桩”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29 18:24:51
浏览

 
 
生物安全:筑牢屏障“打好桩”  
 

在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略显特殊的全国两会上,生物安全成为热议话题。

谈及我国与之相关的抗风险能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CDC)主任高福表示,“我国在生物安全领域的发展较国际发达国家起步晚,但经过近20年的迅猛发展,极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赶超。”

与此同时,高福和多位代表委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也指出,当前我国生物安全防控整体上仍存在体系不完善、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生物安全基础能力建设亟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

短板待补:从数量水平到体系建设

“生物安全是指与生物有关的人为或非人为因素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发展、人民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以及对这些危害或风险进行防范、管理的战略性、综合性措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袁志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解释说。

其中,传染病防控涉及的生物安全问题,近年来更引起人们的重视。2003年“非典”之后,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针对突发性传染病的生物安全风险应对和保障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为有效控制新发传染病,国家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人员的培训以及科研立项、科研支撑项目等方面做了大量的部署,也得到了有效实施。”袁志明说。

然而,此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具有传染性强、危害范围广、防控难度大、影响深远等特点,暴露出我国在公共卫生体系和生物安全方面的一些短板,如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布局不够全面和合理、传染病防控技术和药物储备体系尚未完全建成等。

以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为例,据高福介绍,全国目前共有18个省份建有生物安全实验室,其中三级实验室48个、四级实验室1个。这些实验室为我国的烈性与重大传染病防控、生物防范和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相比国外,这些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美国仅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就有10余个,三级实验室有近1500个。”高福说,目前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从数量到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夯实基础:从大轰大嗡到长效机制

事实上,我国对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已有部署。2016年颁发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指出,到2025年,形成布局合理、网络运行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国家体系。届时我国将按照区域分布、功能齐备、特色突出的原则,形成5~7个四级实验室建设布局。

袁志明期待通过进一步完善现有体系,建成区域分布合理、功能齐全,包括科学研究、病理解剖、检验检疫和生产服务等在内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开展科技攻关,“为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技术和药物储备,为有效保障国家生物安全赋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他说。

在此基础上,有专家建议,相关研究要有长效机制,通过开展扎实、系统的研究,了解传染病的致病机理等细节,摸清它的“脾气”。“要避免突发性传染病来的时候大轰大嗡,走了之后一地鸡毛。”

同时,涉及到基因编辑等先进生物技术的研究,还要加强生物伦理规范。袁志明表示,保证一个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除了要有可靠的物理设施、严格的管理体系、一支具有生物安全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科学研究和管理人员队伍,科研人员还需要遵守科学家的行为准则和生物伦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