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白:科技报国 时代继续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6-10 11:17:21
浏览

 
 
陈康白:科技报国 时代担当  
 

今年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北京理工大学建校80周年,两所高校都具有优良的传统,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杰出的科技人才。作为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的主要筹建者,陈康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是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老专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放弃国外优渥待遇回国投身革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时期,为党的科技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生动诠释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回顾陈康白为党的科技事业奋斗的一生,重温一代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的情怀,对我们今天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推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1916年,年仅12岁的陈康白进入长沙县立师范学校,成为徐特立的学生。在此期间,少年陈康白接触到诸多新思想,心中埋下了“科技报国”的种子。1925年,经徐特立推荐,陈康白进入厦门大学攻读化学专业,后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随后相继进入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从事教研工作,其间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引起包括德国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道夫·温道斯在内的国际化学界的关注。

1932年,陈康白赴阿道夫·温道斯所任职的德国哥廷根大学化学研究院继续深造,很快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得到德国同行充分认可,成为国际化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之一。学校为其配套专门实验室,分配了一栋别墅,并将其妻子接到身边照顾他。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远在德国的陈康白闻讯之后义愤填膺,当即决定放弃在德的优越条件,归国抗战。他谢绝了导师的再三挽留,带着成包的专业书籍和实验器材,与家人一起登上回国的轮船。

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陈康白回到南京。在南京海关,他带回来的仪器书籍几乎都被当作税金没收。几经辗转到达长沙后,与恩师徐特立的一次见面,彻底改变了陈康白的人生轨迹。

“坚决抗日的是中国共产党,要救国就要去延安参加革命。”徐特立的话在陈康白脑海中不断回响。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国民党资源委员会主任翁文灏的邀请,独自北上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1937年底,陈康白通过层层封锁抵达延安。刚到延安,陈康白就受到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亲自接见,这让他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并于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陈康白奉命组织筹划陕甘宁边区首届工业展览会,大获成功。展会期间,参观者多达数万,各界反响强烈,导致展览时间一再延期。展会上展出了大量的新型工业产品,让边区各阶层充分了解了边区工业建设新面貌,极大振奋了广大人民建设边区的热情。

首届工业展览会的成功筹办使陈康白在边区崭露头角。1939年,陈康白受中共中央委派,以筹备组组长的身份筹建延安自然科学院,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自然科学大学。从此,自然科学院成为边区培养人才、钻研科技、发展生产的主要阵地。

1940年,陈康白又接到中央一个紧急而特殊的任务:任命他兼任三边盐业处处长,解决食盐产量不足的问题。当时,整个西北的食盐供应主要依靠三边。对于被国民党严密封锁的陕甘宁边区来说,对外出口盐的收入在边区自然收入中十分关键,所以提高盐产量对边区经济来说意义重大。接到任务后,陈康白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将学校工作做了交代,带着陈宝诚、华寿俊日夜兼程奔赴地处毛乌素沙漠的三边盐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