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明胃癌免疫逃逸新机制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6-16 09:31:52
浏览

 
 
科学家发现胃癌免疫逃逸新机制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徐洁杰、张伟娟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秦净团队合作,对864例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首次发现体内潜伏相关肽(LAP蛋白)在诱导免疫逃逸与化疗抵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指导胃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外科学年鉴》 。

徐洁杰介绍,胃癌患者的个体差异及胃癌本身的高度异质性决定了对其采取个体化治疗才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而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存评估、化疗反应性预测以及对化疗不敏感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是目前胃癌临床诊治所面临的三大难题。胃癌作为我国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都高居前列。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国内外开始将一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入胃癌的临床治疗方案,但仅对10%~20%的胃癌患者有效。因此,只有对患者肿瘤抗原性、免疫原性以及肿瘤微环境进行分析,并遴选出最大获益群体,才可指导个体化免疫治疗及辅助化疗的有效实施。

为攻克胃癌治疗难题,徐洁杰、秦净联合研究团队携手,经长期研究终于发现,胃癌组织中LAP蛋白的异常激活可以刺激体内转化生长因子 (TGF)-B大量释放,进而削弱在胃癌微环境中起杀伤性作用的T细胞(CD8+ 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使原本可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卫士细胞”(即CD8+ T细胞)呈现出功能耗竭的状态,并激活“检查点分子”(PD-1),使本来可高效抑制肿瘤的免疫反应出现“免疫刹车”,同时减少了发挥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关键因子(干扰素-γ与颗粒酶B)的分泌,降低了 “卫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从而促进胃癌免疫逃逸,导致患者不良预后,并对一线主要辅助化疗药物氟尿嘧啶产生治疗抵抗。

专家表示,该研究首次提出胃癌组织中的LAP蛋白可以作为指导胃癌辅助化疗的个体化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潜在的免疫治疗靶标,为胃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7/SLA.0000000000003833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