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无人机 联手战“洪魔”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7-30 18:33:06
浏览

 
 
卫星遥感+无人机 联手战“洪魔”  
 

“原来我们是来江西鄱阳湖做试验的,没想到直接参加了一场‘实战’。”

7月27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廖小罕从江西回到北京。前段时间他教育的科技部国度重点研发打算“高频次迅捷无人航空器区域组网遥感视察技能”项目团队一直奋战在鄱阳湖防汛一线,相关技能成就在鄱阳湖区域防汛事情中发挥了重要浸染。

本年6月以来,中国南边多地一连降水。国度卫星气象中心综合操作风云四号静止和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团结多源定量遥感产物,对南边多地的大气形势和雨带内局地突发强天气举办了综合监测,为决定部分隔展抢险救灾提供及时紧密的天气综合监测信息。

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等信息技能,在抗洪抢险一线发挥了奈何的浸染?

“千里眼”捕获风云变革

卫星遥感是自然灾害监测的利器,汛期降水是造成洪涝最重要的因素。从20世纪80年月开始,国度卫星气象中心就开始操作卫星对汛期的降水天气和水体举办监测。

国度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张兴赢汇报《中国科学报》:“其时,研究人员主要回收海外一些卫星提供的资料。连年来,跟着我国风云三号和风云四号卫星以及高分系列卫星连续投入运行,国产卫星资料逐渐占据主导职位。”

在应对洪涝灾害中,国产卫星的浸染逐渐显现。张兴赢先容,国度卫星气象中心天天用风云三号、高分系列等多源卫星资料,对我国的重点湖泊、水库、河道等水体举办监测已成常态,同时基于长序列的卫星遥感资料,还可对重点水体举办时空特征阐明。“这些信息对我国洪涝灾害的监测评估以及气候变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7月20日,淮河干流王家坝闸开闸泄洪,河水流向蒙洼蓄洪区。“由气象卫星提供的淮河蒙洼蓄洪区高判别率影像与风云三号D星水体提取范畴叠加图,可见蓄洪区增加的水体对部门农田和乡村发生的影响。”张兴赢说,“为应对淮河道域洪涝灾害,我们增强了多源卫星资料应用监测,出格在蒙洼蓄洪区举办了持续动态监测,对蒙洼蓄洪区内的水体变革举办一连评估。”

近期,针对长江中下游、淮河道域的水体和洪涝环境,国度卫星气象中心操作风云四号静止和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集聚多仪器监测本领,连系湖北、江西、湖南、安徽、江苏等省气象局,团结地面雷达、闪电、地面气象视察以及数值预报等多种资料举办综合应用,建造了十余期《卫星遥感重要信息专报》处事质料。

无人机组网“快”人一步

7月12日零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超1998年汗青最高水位并一连上涨。当天,廖小罕教育无人机团队,紧张更换参加应用示范的十余架无人机携带激光雷达、多光谱传感器、光电吊舱等多种载荷,连夜奔赴康山大堤,对大堤及周边重点区域开展高精度超高判别率无人机组网遥感监测。

6571595941323.png

康山大坝无人机LiDAR三维高程模子

廖小罕汇报《中国科学报》:“我们的无人机在康山大堤首批组网功课共航行十余架次,得到了最大包围范畴400余平方公里的超高判别率影像,团结国度级地理信息平台数据和汗青卫星遥感数据阐明比对,实时准确把握了康山大堤和下游泄洪区大水现势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