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北斗”上天铺就科技路(2)
在林宝军看来,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的前沿科技创新来历于理念上的厘革。“凡是,各人都习惯于‘短板理论’,但愿通过补充技能短板来实现机能晋升,‘短板理论’最经济。”他汇报《中国科学报》。
因此,一般卫星上利用新技能的比例不到30%。可是,在北斗三号系统的研制中,中科院科研团队缔造性地采纳“长板理论”的计策,旨在最大限度拓展将来生长性需求。林宝军认为,这给北斗三号系统的设计带来了颠覆性改变。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制乐成的第一台双频氢原子钟即是“长板理论”的最好诠释,其精度比铷原子钟高一个数量级。“这台氢原子钟固然没有在轨运行过,但我们认为技能是靠得住的,同时也装备了铷原子钟以确保万无一失。”林宝军先容。
同时,科研人员也看到了先进技能缔造的潜在应用场景。氢原子钟可在20皮秒内与铷原子钟“无缝切换”,实现自主持续提供信号。“这就意味着,假如开车时导航信号间断,可以在用户察觉不到的环境下切换到备份信号。”林宝军说。
基于“长板理论”,科研团队相信,新技能只要靠谱,不消十年,就能缔造庞大的应用空间。
《中国科学报》 (2020-09-16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