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Science论文被撤:为何另一通讯作者拒绝撤稿?
10月9日,科学网公号推送了一文,激发遍及存眷。
有读者提出:撤稿声明最后一句显示,论文另一通讯作者、东南大学传授朱斌等并差异意撤稿。为何最终照旧撤稿?
在诸多留言中,存眷的核心还包罗:对付附件图片的“意外错误”,为何论文作者选择撤稿而非勘误?顶刊撤稿无小事,上述研究的机理和结论是否存在重大问题?
针对上述3个问题,《中国科学报》继承追踪,而且采访了拒绝撤稿的朱斌。
“撤稿不是我们文章处理惩罚的独一方法”
东南大学能源与情况学院官网显示,朱斌自1998年起在瑞典皇家工学院任传授级高级研究员,于本年元月入职该学院,系该校太阳能技能研究中心和储能连系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朱斌持续5年(2014-至今)进入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Elsevier能源类),在质料和能源等国际顶级期刊颁发论文300多篇、引用7500多次,H-因子46。
对付此次Science论文被撤,朱斌通过邮件向《中国科学报》暗示,他本人与另一位配合第一作者,以及别的两位参加作者(别离来自东南大学、湖北大学和英国拉夫堡大学),都差异意撤稿。
来由是,首先“整篇文章是真实的,不依赖于附件的错误,不会因为附件里呈现的失误发生误解。文章不消附件的任何支持,文章自己的自洽和结论基础不受任何影响”。
朱斌还暗示,“几个大学的独立研究小组已证明文章中所报道的电池机能具有好的反复性,反复了甚至取得更好的功效”。
朱斌说,他们8月27日复原Science编辑部的信也附去了这些功效。
最后,“我们从《科学》论文中发明白一个很是相似的例子(这是中国粹者2016年颁发在Science上题为Generation of influenza A viruses as live but replication-incompetent virus vaccines的研究论文,被指反复用图),并勘误颁发(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8/eabe5323、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4/6316/1170)”。
“这汇报我们,撤稿不是我们文章处理惩罚的独一方法。”朱斌认为。
至于另一通讯作者宋怀兵等选择撤稿的来由,朱斌并未说明。
停止发稿,宋怀兵和Science编辑部尚未就记者的提问作出回应。
“该机理的靠得住性还需要大量的事情举办验证”
无论是Nature照旧Science,热点偏向的论文在被吸收后,编辑部经常会邀请同规模专家同期颁发评述文章。评述类文章主要针对该热点规模的成长趋势举办预测和展望,同时对相关论文举办点评。
事实上,与这篇撤稿论文同期颁发的,就有一篇来自香港理工大学传授倪萌和南京家产大学传授邵宗平撰写的评论文章Fuel cells that operate at 300°to 500°C。
值得留意的是,该评论文章除了暗示“吴等人提出了新的质子传导机理,报道了较高的燃料电池机能,功效令人激昂”,也提出了这项研究中电池机能异常优越的另一种大概的表明。
评论专家在文中指出:
该文章报道的复合电解质的内建电场为何只促进了质子传导,而没有促进电子传输,值得存眷和需要进一步澄清。
假如他们提出的机理是靠得住的,该机理或者可觉得氧离子导体的开拓提供警惕。
虽然,该机理的靠得住性还需要大量的事情举办验证,实现燃料电池的实际应用。
另外,NaxCoOx在氢气气氛下并不不变,会被氢气还原发生NaO。而NaO可以进一步和水回响生成碱性NaOH。NaOH的熔点为318度。在吴等人的370度到520度的燃料电池操纵温度条件下,碱性NaOH将处于熔融状态而且传导OH-。
一位该规模专家汇报《中国科学报》,凭据评论文章所述,钴的氧化物在氢气气氛下,在300到500摄氏度之间很不不变,会被还原成金属钴。假如确实如此,那么这项研究所提出的基于半导体回收电场诱导促进质子迁移的机理大概并不创立,其更大概是一种熔融碱电池。
而这是否成为论文被撤的另一个原因,不得而知。记者也就此询问了Science期刊编辑部,但未收到回覆。
3个月前,中国粹者颁发的Nature论文首次被撤。如今,Science论文再次遭遇撤稿。
和在顶刊颁发论文的风物对比,撤稿险些是仓皇收场,且留下诸多疑问。
两起事件提示我们,论文颁发并非学术文章的终点,而是会继承接管同行的评价和时间的检讨。在这个进程中,任何错误终究城市显现。
因此,对付科研人员来说,除了慎之又慎,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