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菁:外科大夫要开有代价的刀
赵晓菁:外科大夫要开有代价的刀
“在尊重患者知情权的基本上,大夫要敢于拍板,敢于包袱一些风险,敢于碰触禁区、挑战本身,最终辅佐患者活下去,而且是有质量地活下去。”克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隶属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赵晓菁在接管《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暗示,外科大夫最重要的本领就是,善于鉴别患者是否真正能从外科手术中获益,远离太过诊疗,僵持开有代价的刀。
据国度癌症中心统计,我国肺癌发病人数和灭亡人数已持续10年位居恶性肿瘤之首,每年新发肺癌约78.7万人,因肺癌灭亡约63.1万人。
而赵晓菁的日常事情就是与肺、纵隔、气管等胸部疑难疾病打交道。他一直主张严格遵循肺癌的类型化诊治,积极倡导局部晚期肺癌的多学科序贯治疗,重视肺癌手术的微创化、精准化。
不必“谈磨色变”
连年来,跟着肺部磨玻璃结节检出率逐年增多,许多人“谈磨色变”。那么,肺部磨玻璃结节是不是癌?要不要开刀?
所谓的肺内磨玻璃结节影(GGN)是指在高判别率CT(HRCT)图像上表示为肺内局部或多处密度轻度增加,呈局灶性云雾状密度的阴影,其内的支气管及血管纹理仍可以显示,凡是具有体积小、密度低、形态学不典范等特点。
除了炎症、肺泡内出血等因素可以在影像学上表示为磨玻璃结节,非典范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和部门浸润性腺癌也可以泛起为纯磨玻璃或殽杂性磨玻璃结节。这些癌浸润前病变或浸润性病变,在CT影像表示出来的都是“磨玻璃结节”,那么毕竟哪一种需要手术过问,哪一种需要随访呢?
对此,赵晓菁暗示,肺部磨玻璃结节并不是肺癌癌前病变的代名词,大部门是良性的,并且发展很是迟钝,治愈率很高。“磨玻璃结节也有懒惰和勤劳之分,并非都是‘恶魔’。即即是癌浸润前磨玻璃结节的发展进程也很是迟钝,可以随访调查,不必惊愕。纵然是原位癌和微浸润癌,手术微创治疗的结果很好,治愈率险些是100%。”
为此,赵晓菁团队提出肺癌早期筛查诊断“金尺度”——按照磨玻璃结节的巨细、密度、界线以及有没有相对增粗的血管卷入等4个要素,判定是否为早期肺癌。
赵晓菁说,医学不只是自然科学,照旧社会学、心理学。外科大夫可以适当退却一步,设身处地为患者的生理、心理问题通盘思量。好比,一位七八十岁的暮年人,假如不过问也不影响糊口质量,那为何须然要举办手术呢?
选择符合的治疗手段
对付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处理惩罚,主要是基于早诊早治的理念。卫生经济学研究数据表白,早期肺癌获得实时治疗,只需耗费5万~10万元就能获得很好的结果,而一旦到了晚期,即便耗费50万~60万元甚至更多,患者也只能维持1~2年的生命。
近20年来,胸腔镜、达芬奇呆板人手术、微波消融等微创技能的创新,促使肺癌手术技能有了突飞猛进的晋升。
“手术时间越来越短,从早期的三四个小时到此刻只需1个小时。手术切口越来越小,从早期的三四个孔,到两个孔,再到此刻实验只切一个2~4厘米的孔,固然难度更高,可是患者获益更大。”赵晓菁说。
连年来,微波消融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技能的呈现,也在肺癌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惊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