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电商服务还得精准点儿

光山新闻网 宋颖 2019-02-18 09:00:16
浏览

  一边是国安社区开启“瘦身”模式,调整关闭几十家门店,一边是不少扎根社区的新品牌跑马圈地,想通过小区拼团融合线上线下。面对社区电商这个新市场,如何突破“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各家都在摸索,服务的内容、时效等也都需要再精准一点儿。

  24小时配送成历史

  24小时随时配送曾是国安社区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有人深夜里买一瓶水,也能享受免费送货上门服务。但如今,自建配送队伍换成了第三方众包物流“达达”。记者晚上9点下单时看到,夜间已经无法配送,最早的配送时间是次日上午9点。据了解,为了控制和降低门店、人员、损耗等运营成本,其门店服务范围从1公里半径扩展到了5公里半径。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国安社区管庄店顾客并不多,偶尔有人进来购买一些零食或日用品。店里布局较以往已经有所调整,货架上摆放的商品以酒水饮料、零食和日用品为主。这家店此前开设过菜市场,如今已不见生鲜的踪影。

  近期,国安社区已在北京关闭40多家门店,占此前门店数量的三分之一。“这里面有些门店关闭是由于合同到期,有些是面积和位置不符合当前业务需求,关闭一些门店的同时还要调整布局、选址,符合条件的继续开新店。”国安社区内部人士说,下一阶段将从门店布局加密向精细化运营转型。记者在国安社区APP中看到,“安心蔬菜”频道已经没有商品,“新鲜水果”频道只有17种水果,居民的购买频率也随之降低。

  在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看来,国安社区中有的商品很特别,但并不是居民每日必需的东西,“社区商业品牌要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规划,以居民需求为核心,再扩展到居民可能用到的其他项目。”

  社区电商难应急

  随着线上购物的普及,不少商家都瞄准社区“最后一公里”,推出自家APP,让线上线下连接在一起。苏宁小店、便利蜂、多点、京客隆、永辉生活……APP种类繁多,竞争也愈加激烈,但谁能最终留在消费者手机里,还要用户体验来说话。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平台可以实现快速送货,但商品种类难以满足需要,有的平台虽然可选择商品繁多,但时效性难以保证,让社区电商的服务效果大打折扣。

  去年,苏宁小店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在北京开设了500家门店,门店分布密集,加上可以共享苏宁自营物流体系,保障了苏宁小店的线上业务配送时效。但记者通过苏宁小店APP下单时看到,目前线上可即时配送的商品以休闲零食、酒水饮料、粮油副食、日用百货为主,生鲜水产品类中只有火腿一种商品。

  家住常营的陈女士经常在多点平台购买生鲜,但她今年两次下单发现送货的不再是多点自有配送员,送货时效也比不上从前,而且一些商品下了单后才被告知缺货。“晚上8点客服打来电话说生菜缺货,过了半小时又打来电话说面包缺货。”她感受到,如果买急用的商品,还是得靠外卖平台的代购服务,“从接单进度到外卖小哥的实时位置都会显示,起码让你知道订单进行到哪一步了。”

  社区拼团成新赛道

  尽管深耕社区并不容易,但社区商业依旧蕴藏巨大商机。去年下半年开始,以社区为单位的拼团业务成了最火赛道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团长带着社区居民一块买东西。”经常在小区群里参加团购的张先生介绍,团长一头连接社区团购平台,一头连接社区居民,通过在群里分享最新的商品信息,号召群友们一起团购。商品到货后,团长还要将社区居民订购的货物挨家挨户送到家中。

  记者了解到,物美去年以来在北京的28家店试水了社区拼团业务。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一天的拼团单量能达到1000多单。“28家店覆盖了50多个小区,如果所有小区都覆盖,未来将是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苏宁小店今年1月也加入了这个赛道,并称要在全国招募10万个团长。据介绍,用户身边的邻里街坊,可能就是小店社区拼团的团长。

  赖阳表示,社区生鲜冷链物流的成本一直很高,社区拼团可以产生成规模的订单,不仅能降低成本,也能实现更便宜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