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一城锦绣越千年(3)
山西自古多产煤铁,太原当属翘楚。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很多年,太原都被定位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基础雄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与此同时,太原也为“重”所累,产业结构畸重单一,带来了转型乏力、发展缓慢等问题。
“人文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依据现实情况不断完善发展方向,保持经济的韧性和活力,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能够物质富足、安居乐业。”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维奇说。
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人工蓝宝石从太原源瀚科技公司生长炉里被“种”了出来。LED衬底片、手机摄像头、运动手表表镜、航天航空专用窗口材料……在高新技术领域,这种硬度仅次于钻石的材料供不应求。近些年来,通过自主研发,设备、产品和技术升级,业内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公司副总经理单光宇说:“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公司二期工程即将建成,有望成为世界上较大的蓝宝石生产基地。”
近几年,太原市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着力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特种金属材料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链,华为矿山业务全球总部、科大讯飞、深圳惠科等标志性项目顺利落地。去年,太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六、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一。
厚积培元,固本开新。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以现代科技赋能提升传统产业;紧追时代步伐、瞄准国内高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对发展困境,太原坚持“双轮驱动”,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借助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国家战略,太原市向北谋兴、向南拓展,推进产城融合,不断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
夏日清晨,潇河岸畔,阳光洒落在新城地标——潇河国际会展中心建筑群上,反射出明亮的金黄色。高科技展馆、酒店群等配套设施,潇河新城拔地而起,太原市民也有了新的“城南会客厅”。
在城市北部,也正在上演“平地起新城”的故事。山西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核心启动区大盂产业新城内,4类32项基础设施工程基本完工,科创中心、双碳产业园等牵引性产业项目陆续完工。
“85后”博士夫妻张光华和潘婧,最近几年在太原市招才引智政策支持下成为太原“新市民”。他们在太原学院建有专门的实验室,与城市一起成长。“太原是一座有独特魅力的城市,我们坚信在这里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潘婧说。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相比十年前,太原市新增人口110多万,2022年太原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华灯初上,太原古县城的一座仿古建筑里,青年琵琶演奏家李星星拨弦弄指,一曲《将进酒》,引来热烈掌声。
这位出生于太原的“90后”青年,今年回到家乡开办了一家国风文创馆。“家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市民热情开放、性情包容,这些都为国风国乐的传播提供了良好条件,也吸引着我回来扎根、创业。”他说。
琴韵悠长,古城新声。
从历史中走来,汾水河畔的太原城,正以更优美的生态、更开放的姿态、更自信的步态,与高质量发展相约,与幸福生活相约,与美好未来相约。
新华社太原8月24日电
(责编:王震、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