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这五年: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先锋(3)
“以前遇到技术难题,得自己想办法去找资源,现在只需要在平台上提需求。”今年年初,上海德福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发布需求榜单,最终被江苏南通创新区先进功能纤维与应用技术研究所揭榜,并与德福伦公司签订了技术委托合同,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项目孵化。
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长三角国创中心。人民网 顾海民摄
企业发榜提出需求,长三角国创中心搭建平台、匹配资源,对接长三角高校院所揭榜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最终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这种场景在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常态。
创新催生新业态,助力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风向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关系。”陈林向记者打了个比喻。
在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间展厅内,人形机器人GR—1款款走来,“他”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步行速度5公里/小时,负重达50公斤。
“GR—1拥有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和拟人化的运动控制,具备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上下坡、抗冲击干扰等运动功能,是通用人工智能的理想载体。”傅利叶公司创始人顾捷说。
高仿生人形机器人GR—1。傅利叶公司供图
成立仅8年,公司自主研发高性能康复机器人,上市产品达30多个系列,进入2000多家医疗机构,垂直应用于健康、教育等多个生态场景。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量子科技、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技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业态,既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科技竞争的新高地。
2022年10月,上海发布了《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聚焦未来健康、未来智能等“五大方向”,布局脑机接口、基因和细胞治疗、6G技术等前沿领域,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安徽原始创新不断勇攀高峰,一大批原创重大成果竞相涌现,并转化为应用产业,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3年5月29日,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在合肥揭牌。该公司成立后,重点布局量子计算新能力、攻坚量子底层核心技术,推动量子通信产业化。
去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长三角上榜18个,占比四成。上海市集成电路集群、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杭州市数字安防集群……一个个新业态集群,彰显出三省一市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的新成就。
如今,沪苏浙皖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格局,全域产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如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取得新突破?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提出,未来要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携手打造世界一流科学中心、共筑科技创新高地。合力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等。并提出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携手建设新兴产业聚集地、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世界级产业集群,做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谋划建设长三角区域量子通信城际干线网络等。
大江东流,奔腾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