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力提升,助推汽车加速“出海”(经济新方位)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1-14 06:11:01
浏览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491万辆,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从2012年突破100万,到2021年突破200万、2022年突破300万,再到2023年仅用11个月突破400万——在驶向全球的赛道上,我国汽车持续跑出“加速度”。

  数量庞大的出口汽车如何能够顺利“出海”?日前记者走进车企、码头、船厂采访。

  港口繁忙,堆场车位紧缺

  汽车出口通常的运输方式有远洋航运、中欧班列、公路货运等,其中海运运量居首。在江苏太仓港,可窥一斑。

  距出海口60公里,长江南岸,太仓港一派繁忙景象。运输半挂车自四面八方而来,在入口处排起长队,满载各类品牌汽车。步入港区,但见堆场已被车辆停满,有的甚至借助立体装置叠放数层。

  汽车怎样“搭船”?

  太仓国际集装箱码头,“中远海运鼎汉”轮泊位旁,40多米高的桥吊忙碌不停,抓取装载车辆的集装箱,稳稳放置在船舱内。一天后,这艘集装箱船满载出发,驶向欧洲。码头商品车项目现场主管郝泳介绍,2023年装船作业月均7000—8000辆,12月达到峰值,接近3万辆。

  海通太仓汽车码头,则是借助牵引车装卸,即为滚装,效率更高。已投用的2万标准车位堆场,相较增长迅速的业务量,却还是不够用。“一批汽车运走没过几天,堆场又被停满了。”海通物流中控值班经理王海波说。码头仍在建设中,投资超20亿元,完全投产后,年吞吐量可达130万辆,将成为长江航道上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

  堆场“车位紧张”,折射港口的繁忙。据南京海关统计,2023年前11月,江苏口岸出口汽车58.7万辆,同比增长99.8%。太仓港完成汽车出口39.73万辆,同比增长157%。

  船厂加紧生产,缓解滚装船供不应求状况

  一年前,我国汽车出口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滚装船供不应求。经过一年,情况如何?

  在江苏仪征,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苏)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船坞中为一艘大船进行最后的调试——这是新一代环保型汽车滚装船,可用于装载车辆以及重型滚装货物。

  “2023年以来,汽车滚装船市场十分火爆。”公司副总经理丁健亮指着一艘刚刚下水的船只说,汽车滚装船内设专门的车辆停放空间和固定装置,汽车可直接驶入驶出,安全性和装卸效率更具优势,生产要求也有其特殊性。因此,新船生产周期接近15个月,面对一年一个台阶的市场需求,难免有“远水”与“近渴”的差距。

  怎么办?

  船厂加紧生产,保证增量运力。船舶制造过去需要依赖大量劳动力,如今,“机器人”和传统产业工人同步上岗,“数智化”升级提升效率。2023年上半年,招商局金陵船舶已交付汽车滚装船21艘,而公司交船期已排至2027年。

  采用技术改造,开发存量运力,也是一个选择。

  在太仓国际集装箱码头堆场,3辆汽车叠停进标准化铁制框架,一排排框架再像积木一样堆叠。“有了这些框架,任何有货舱的船,比如装载量庞大的纸浆船,都相当于一艘滚装船。”郝泳说,这种可折叠商品车专用框架适用广泛,可在船舶货舱中堆叠装载,也可在集装箱码头完成吊卸操作,方便客户灵活选择装卸港口。

  办法总比困难多。“2023年,太仓港有10万辆车以‘专用框架’模式出口。目前该模式采用比例约为六成。”太仓海关物流管理科科长魏蔚说。

  新能源发力,航运发展增添新动能

  在汽车“出海”浪潮中,新能源汽车傲立潮头。数据为证: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2023年前11月,江苏出口新能源汽车20.3万辆,同比增长126.7%,经太仓港出口15.98万辆。

  运输新能源汽车,船上装备有何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