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创新,勇攀工程科技高峰(科技视点·走近“国家工程师奖”获得者(上))(3)
景来红是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1990年初,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即将开工建设,那年夏天,景来红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直奔热火朝天的工程现场。
扎进小浪底工程建设一线,景来红一步一个脚印,参与了从初步设计、技术施工设计到建设、运行再到管理的全过程。
黄河水沙条件特殊、地质条件复杂,小浪底工程建设挑战性极大。景来红和团队攻克了“多沙河流水利枢纽泄洪排沙建筑物总布置”“多级孔板洞内消能”等多项重大技术难题,为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3年,景来红勇挑重担,担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设计总工程师。2008年,他又挑起另一个重大工程——古贤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总工程师的重任,这是黄河干流上的重要控制性枢纽,是调节黄河水沙关系的“牛鼻子”。
兴利除害,景来红深知:重大水利工程与国计民生关系甚大,勘察设计容不得丝毫马虎。
“一种验收是技术上的,另一种验收需要时间和历史去检验,后者更为重要。”景来红谨记水利工程泰斗潘家铮先生的教诲。
为深入研究黄河水资源状况、供需形势、长江可调水量及调水影响等关键问题,景来红带着团队30多次奔赴青藏高原调水区、黄河上中游受水区,进行实地查勘调研,常年在野外奔波。
如何能让古贤水库与小浪底水库更科学地联合调控黄河水沙?如何处理好大坝建设与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景来红和团队不断思索、精益求精。
令他欣慰的是,小浪底工程开启了治黄新篇章,南水北调西线和古贤水利枢纽工程设计取得重大进展,新一代年轻工程师队伍正快速成长……
“从设想到现实,大型水利工程往往需要几代人接力。”景来红说,“有幸参与,我非常自豪”。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久林——
创新托起奥运地标建筑
本报记者 蒋建科
到目前为止,北京是全球唯一一个“双奥”之城。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久林因为同时担任两届奥运会主要场馆的总工程师,被誉为“双奥总工”。
2003年,35岁的李久林走上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总工程师的岗位。“鸟巢”不规则的异型建筑,颠覆了传统设计理念,“没有现成的标准,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李久林说。
长轴330米、42000吨的钢结构,给“鸟巢”的柱脚和柱子造成巨大应力,只有采用某种高强度钢才能解决结构的承重问题。但是,当时符合建筑要求的钢材国内没有生产过,依靠国际市场供货也难以实现。
“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李久林带领团队持续攻坚,自主开发出成套焊接技术和工艺参数,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
“从钢材到施工技术,形成了完整闭环,完全自主可控。”李久林介绍,从“鸟巢”开始,中国一系列地标性建筑都使用了相应的国产钢材,至今已累计生产数百万吨,我国成为这种高强度钢材的生产大国和应用大国。
2018年,李久林就任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工程总工程师时,似曾相识的难题再次摆在了他的面前:建造场馆的关键材料高钒密闭索,国内没有研发先例。李久林带领团队坚持自主研发,再次突破技术瓶颈,解决了建筑用高钒密闭索长期依赖进口的难题,密闭索价格降低2/3、供货期缩短1/2。
之后,他和团队又攻克超大平面多功能速滑冰场建造技术,以“中国方案”打造了低海拔平原地区“最快的冰”。
谈及“双奥总工”这一殊荣,李久林说:“国家的强大和进步,为我们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徐先英——
深耕治沙一线近40年
本报记者 吴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