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上游如何夯实产业根基(一线调研·光伏行业观察)(2)
记者来到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的露天生产基地,只见球形、椭圆形的储罐体积庞大,各式管道交错密布。其中,10多座数十米高的银塔格外引人注目。
“工业硅在氢化的过程中,会产生进一步还原所需的三氯氢硅,但也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以及金属杂质。”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习松打了个比方,“这些高塔是精馏塔。可以把它们想象成巨大的开水壶,精馏的原理就好比烧开水。三氯氢硅以蒸气的形态冒出来并被收集起来,而杂质等像水垢一样留在‘开水壶’底部。3个塔为一组,经过多次不同压力和温度的‘烧水’,产品纯度大幅提升,能够更好满足下游的产品升级需求。”
除了提升纯度,不断革新产品也是迈向高端的重要路径。在协鑫科技旗下的内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一桶直径2毫米左右的铅灰色小球。这种名为“颗粒硅”的硅料得名于它的形态,在填装硅料时,球形能带来更高的熔化速率,有利于节约工时、提升单产。
“我们生产的颗粒硅产品,起初由于表面积大,容易吸附粉尘、杂质。”内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咸江介绍,“所以要给颗粒硅‘洗澡’,通过自我摩擦、超声波振荡等方式,把产品表面的‘脏衣服’脱掉。另外,对‘洗澡水’进行粉尘浊度检测,还能更加精确地测定除尘效果。”
目前,随着除尘能力的提升、与下游客户合作测试的推进,协鑫科技的颗粒硅产品品质不断提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颗粒硅的市场占有率为7.5%,相较2021年的4.1%显著提高。
价格和利润如何平衡
低价考验,成本优势独具竞争力
“技术和价格是观察光伏行业发展的关键脉络。”能见研究院副院长曹开虎说。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推动产品性能不断提升,但若高性能产品的价格没有竞争力,也会导致有价无市。
这在硅片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2023年,光伏组件价格一度低于1元/瓦,而硅片成本在组件成本中占35%—40%。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分析,如果按照1元/瓦的价格,很多企业会面临亏损,小厂可能被淘汰出局。
如何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必答题。
历史总有相似,10多年前,同样的难题也摆在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面前。彼时,他所坚持的单晶硅片路线虽然效率优势突出,但在成本、价格方面完全无法与多晶相提并论。2008年,单片单晶硅片的价格约为100元;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布的市场成交价显示,单片单晶硅片的成交均价低至2元左右。
10余年间,价格降幅超90%如何实现?答案是全行业对降本增效的不懈探索。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隆基绿能光伏全产业链项目现场,切片车间一台前侧敞口的机器内,数以万米长的铅黑色金刚线紧紧缠绕在约1米长的卷轴上。粘有单晶硅方棒的晶托位于金刚线上方的工作台上。随着工作台下压,高速运转的金刚线就切割出了极薄的硅片。
“所谓金刚线,其实是将硬度极高的金刚石微粉颗粒,均匀固结在母线上。”鄂尔多斯市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鹏介绍,“此前,业界主要采用砂浆切割法,切割效率较低,还容易产生污染。而金刚线不仅能提供更大的切削力,还能减少切割损耗,大幅降低了线耗、硅料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