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贝壳画“复原”记(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5-30 01:07:01
浏览

通过对目前已知的贝壳画进行细致的对比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贝壳画所蕴含的独特意义和价值。例如,山东淄博徐家村发现的三组贝壳画被精心放置在棺外漆盒的北侧,这种安排显然承载着特定的象征意义,可能关联着逝者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或家族荣誉。相比之下,河北灵寿青廉村出土的贝壳画则摆放在墓主的双足之间,这种不同的摆放形式可能反映了截然不同的丧葬理念和文化传统。

结合克利夫兰博物馆珍藏的两件贝壳画,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显著的相似之处。首先,这些贝壳画在工艺上展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均采用了减地技术。其次,用于绘画的贝壳种类相同,且大小相近,这充分说明贝壳材料的选择是经过精心考虑的。这一筛选无疑确保了贝壳画的一致性,因此,贝壳画的制作可能遵循着某种规范程序。在题材方面,贝壳画主要聚焦于人们参与各种活动的场景,这些活动往往与贵族身份或仪式紧密相连。而在颜料使用上,贝壳画中的人物面部和皮肤处都采用了红色颜料,显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总体而言,山东临淄徐家村南墓地与河北灵寿县青廉村墓地的贝壳画展现出了较强的相似性,同属于一个时代。克利夫兰博物馆的贝壳画则呈现出更为细腻而饱满的笔触、精湛的技艺和更为成熟的艺术风格,或许意味着它们创作于稍晚的时期。在我国,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在战国时期的北方较为盛行,其影响力深远,甚至延续至汉代。

贝壳画不仅载体独特,而且题材丰富多样,刻画生动,构图精巧,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作为在全球范围内仍深受欢迎的艺术形式,贝壳画无疑值得与漆画、帛画以及青铜、玉雕等相关艺术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如此,方可进一步揭示贝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探索其在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作者:陈典 罗武干,分别系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博士后,教授)


(责编:方经纶、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