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跃大江 过江再提速(经济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线)(2)
“建桥就像搭积木,每一块钢桁梁都好比一块积木,需要一段段拼接到位。”中交二航局常泰长江大桥项目常务副指挥长种爱秀说,别小瞧这块“积木”,常泰长江大桥主跨长、双层桥面重量大,全桥共有91个大节段,最大单体重量达到1866吨,传统吊机根本吊不动。
去年9月,由中交二航局参与研发的1800吨级全球最大吨位桥面吊机投入大桥建设。新型吊机不仅“力气大”,最大起重量为2000吨,最大起升高度80米,相当于一次性将1400台小轿车提升至25层楼的高度;还“很聪明”,能实时监控施工状态,并可远程管理与调控,提升吊装性能60%以上。
应用“超强材料”,满足超长超重斜拉索施工。
乘坐升降机步入上层桥面,桥身宽阔延展,主塔高耸,一根根粗壮的绳缆均匀排布,将二者紧紧相连。这便是主桥的关键受力设备——斜拉索。
项目自主研发的斜拉索抗拉强度高达2100兆帕,相当于在一个拇指指甲盖上停了15辆小轿车。起吊、悬挂、对接……9个多月里,施工人员配合吊机,在300多米的主塔上“穿针引线”,将由400多根直径仅7毫米的钢丝组成、平均重量约100吨的斜拉索,一根根精准挂在桥面上。312根斜拉索如同一双强健有力的“臂膀”,让大桥凌空江上、稳稳伫立。
打造“智能工程”,提升建设品质和施工效率。
纵览大桥施工全程,智能技术贯穿始终——在构件预制上,投用国内首条钢桁梁全过程智能生产线,自动化焊接率由50%提升至90%以上;在主塔施工中,创新研发部品钢筋智能建造技术,变“桥上施工”为“塔下作业”,使高空作业人员减少超60%,生产效率提升近40%;在拱桥建设时,全桥布置518个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预警施工过程,合龙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
“以安全监测、智能装备、项目管理、施工工艺为出发点,依托5G、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项目实现了对常泰长江大桥建设全过程的‘可知、可测、可控’。”中交二航局常泰长江大桥项目总工程师康学云表示。
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缓解“过江难”,交通“补短板”
站上主航道桥塔远眺,30公里开外,泰州长江大桥和江阴长江大桥分列两侧。溯江而上,南京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桥桥飞架;顺流而下,苏通长江大桥、崇启长江大桥连通两岸。
壮美长江,飞虹遍布。为何再建大桥?
在泰兴七圩渡口,一辆辆客货车正通过闸机、有序排队,等待乘轮渡前往常州。常州和泰兴隔江相望,走轮渡,通过量小,还易受天气影响;但若不乘轮渡,只能绕行泰州大桥或江阴大桥,通行时间约1.5小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江运输需求增加迅速,过江通道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特别是江阴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等过江通道,交通量严重饱和。”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建桥不仅能缓解群众“过江难”问题,也是交通“补短板”工程。
长远来看,大桥的建成将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常泰长江大桥北接沪陕高速公路,南接江宜高速公路,大桥建成后,将形成一条新的南北向通道,提升路网整体运行效率,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目前,江苏过江通道累计建成18座,在建10座,沿江两岸设区市之间均有过江通道直通;到2025年,已建、在建过江通道将达到30座,届时将基本缓解过江交通问题。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0日 02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