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调研行)(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7-01 23:04:02
浏览

  扎根毛乌素沙地21年来,张应龙和团队累计治理沙地42.8万亩,将治理区植被覆盖率从3%提升至65%。如今,榆林860万亩流沙基本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林木保存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0万亩扩大到目前的2360万亩。

  扩绿,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陕西深入实施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营造林超88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蜕变。

  兴绿,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陕西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宝鸡太白县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群山环抱下,时值盛夏,却凉风拂面。抬眼望去,广袤田地里,连片的娃娃菜、生菜、羽衣甘蓝等鲜翠欲滴。

  采摘、分拣、预冷、装箱……搭乘中通冷链货车,40小时后,这里的高山蔬菜便会出现在1800公里外的广州市民餐桌上。“我们基地里的蔬菜,长在高山密林中,‘吸’负氧离子,‘喝’山间清泉,长出的是‘小时候的味道’。”太白县绿蕾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艾科平介绍,基地每年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类蔬菜约2000吨,产值超800万元。

  一棵小小蔬菜,将秦岭山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紧密相连。依托独特的高山气候和绝佳的生态优势,如今太白县85%的群众从事蔬菜生产,73%的农民收入来自蔬菜,户均增收约1.2万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放眼陕西,自北向南,端牢生态碗、吃上生态饭,生态产业逐步成为群众的“幸福靠山”。

  “如今,陕北小杂粮、富平柿饼、眉县猕猴桃、陕南食用菌等农产品已享誉全国,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区50多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2个,大批有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壮大。”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韬说。

  扩绿、兴绿,更要护绿。以智慧化助力绿色化,宝鸡眉县打造智慧林业管理平台,通过配备无人巡查机,并在重点林区安装高清摄像头,实现对辖区森林资源的监控预警;以“林长制”推进“林长治”,西安鄠邑区聘任341名农家乐(民宿)负责人为公益性民间林长,有效发挥基层自治作用,实现森林资源管护网格化、全覆盖。

  “陕西省12个市(区)、104个县(市、区)、1260个镇、16372个村全面推行林长制,共设立市级林长114名、县级林长1388名、镇级林长8977名、村级林长52785名。‘五级林长’网络覆盖陕西每一寸绿色空间,‘五绿责任’覆盖陕西每一名林长。”陕西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以绿生“金”,产业低碳转型提速

  生态变“绿”,发展向“绿”。陕西加力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新的增长点。

  由“黑”转“绿”,能源转型步伐加快。

  一块煤炭,如何“由黑转白”?步入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管廊纵横交错、塔罐鳞次栉比,各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加热、分离、催化、聚合……经过多道流程,煤炭变身白色聚丙烯颗粒,从料仓管道不断流出、整装待发,未来经过下游工厂深加工,这些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将广泛应用在童车玩具、安全座椅、骨骼支架等领域。

  煤炭“变形记”折射出榆林这座能源之城的蝶变。“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引导化工产品向精细、终端发展,煤化工产业不断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榆林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榆林现代煤化工产业累计完成投资约2000亿元,绿色低碳高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