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拧紧预算“总开关”(财经眼)(2)
“预算管理一体化为财政管理数字化提供了可能。”陕西省财政厅厅长常艳玲表示,在夯实财政监督职能的同时,陕西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还通过逐步完善大数据分析功能,反映全省财政收支、财力保障、债务管理和资金监控等动态,并引入人民银行、税务、统计等部门数据,形成趋势研判等决策支持,助力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陕西先行先试,全国的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
2019年6月,财政部在全国启动部署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支撑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2020年,财政部制定发布全国统一的《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规定各级预算管理的基本工作流程、主要控制规则等。202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明确省级财政为主体,加快建设覆盖本地区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并与中央财政对接,动态反映各级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2022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推荐性国家标准《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技术要求》,推动全国政府预算管理一体化、各部门预算管理一体化等工作加快脚步。
据财政部相关司局统计,所有中央部门、预算单位已应用一体化系统开展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业务。地方3000多个财政部门、60余万个预算单位已应用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初步实现了预算管理各环节的衔接贯通,以及上下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
“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对于督促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成效显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福昌认为,改革使预算约束更加流程化、机制化,节省人工成本、减少人为干预;此外,一体化系统动态实时反映全国预算资源的分配、拨付、使用情况,增强了上下级的流程监控,提升基层预算管理水平,强化财政资源统筹,突出保障重点支出需求,减少资金浪费和滥用现象。
问效问责,用好预算绩效管理“紧箍咒”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在广东省肇庆市,市政府绩效审核专责小组成立不到4年,共对2400多个项目和政策实施事前绩效评估,“砍”掉低效无效支出需求270多亿元。
预算绩效管理,是将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财政管理手段。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预算每一关,绩效管理的“紧箍咒”都能如影随形。
事前,绩效评审有效挤出财政支出“水分”。广东某省级部门在编制2022年某大型设施设备政府采购预算申请时,原申报金额为2.7亿元,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专家组成的绩效评审小组,采用市场询价、比较价格法等多种评审方法,从合规性、可行性、投入经济性3个维度进行测算后,核减1亿多元,做到“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
事中,绩效监控“双预警”机制压实“过紧日子”要求。广东省深圳市设定“红黄绿灯”动态预警规则,在2023年预算执行中,对政府展会论坛、绿化管养等领域55个项目实施重点监控,统筹收回当年预算资金共2.23亿元,压减2024年部门预算共1.86亿元。
事后,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问效问责。广东省惠州市级财政部门2022年对某市直单位开展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发现该单位未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规定,对其2023年部门预算非保障性支出压减20%;博罗县财政部门2023年对某电子商务平台示范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发现其效果不明显,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及时停止预算拨款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