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申遗,数字技术参与深度前所未有(4)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8-01 10:51:01
浏览

2018年3月,钟鼓楼巡查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鼓楼二楼地杖开裂。之后,巡查人员对其开展了不定期跟踪监测,连续4年进行了7次跟踪监测。2022年9月,巡查发现病害有加重趋势,经研判确认后,钟鼓楼立即发布预警。随后经过方案设计、立项申请、方案完善、立项批复、工程施工等一系列工作流程,病害得以修复。“我们实现了本体监测的全流程管理和全过程记录。”周子予说。

遗产监测平台还有一项重要功能——汇集志愿者的中轴线巡查信息。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相应操作指南的要求,公众需要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

2023年7月,北京市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联合腾讯、未名文博等机构启动了“数字打更人”项目。它创新性地为公众提供了参与中轴线保护的平台,人们通过“随手扫码、随手拍”的方式,就可以接触和了解文化遗产监测。

扫描遗产点界桩上刻着的二维码,或进入“云上中轴”小程序,就可以对身边的建筑、文物拍照,将数据实时传送到遗产监测平台。

古时的打更人巡夜报时,也提醒防火防盗。今天的“打更人”,无论老人、儿童,都能化身成为中轴线的守护者,社会力量由此顺畅参与到日常遗产监测工作中。

周子予表示,目前“数字打更人”已成为各遗产点专业巡检的重要辅助手段,形成了“公众化+专业化”融合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公众对北京中轴线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传承、弘扬和创新。

说话间,他点开了一条新的巡查信息——一个小姑娘正在天安门附近与遗产点界桩合影,她笑得天真烂漫。

“数字打更人”团队告诉记者,去年短短一个暑假,“数字打更人”就汇集了7000条巡检数据图片,其中多数由10—16岁的青少年参与完成。

记者看到一位“数字打更人”写下了自己的感悟:我特别骄傲和自豪,我成了数字打更人!我要牢记保护中轴、传承北京中轴线的使命!

截至目前,“云上中轴”小程序已累计注册用户近80万人,志愿者人数近21000人,提交巡检图片超8万张。

北京中轴线申遗,不仅仅只是“申遗”。这是一次全面的、超大规模的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也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良好氛围。

申遗成功,不是终点。正如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中轴之夜 光耀古都”活动上所说,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我们将承担更大责任,秉持更高标准,全力确保北京中轴线突出价值得到妥善保护,并以此为引领,推动北京老城保护进入新阶段,推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上新台阶。”他的话掷地有声。


(责编:罗知之、陈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