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10-10 05:53:01
浏览

地理信息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

 

  在江西省南昌县大田农社,装有精准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收割机在收割成熟的水稻。
  新华社记者 万 象摄

 

地理信息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

 

  在广东深圳国贸大厦,物业工作人员查看新建成的国贸大厦数字运维管理平台。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从万里之外的巡天“北斗”到近在手边的地图导航,近年来,随着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已经融入了电力、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等基础设施,带动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融合型新业态发展。

  当前,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地理信息产业的时空数据服务潜力不断释放。

   

  去年总产值达8111亿元

  今年8月底,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的2024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上,一组数据引发业界关注——

  2023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8111亿元,同比增长4.2%,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近5年复合增长率为6.4%,近10年复合增长率为12.1%,从业单位约22.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407.3万人。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

  将一个35平方千米的城市做成城市模型数据需要多久?

  以前,大约要做5000多个模型,依靠手工建模耗时许久。今年6月,超图软件发布最新产品SuperMap GIS 2024,基于SuperMap AIF技术底座的人工智能自动化构建三维模型能力,能够自动生成三维城市场景,将整个过程用时缩短至小时级。

  这样的案例,是地理信息产业立足时空数据服务稳步壮大的缩影。随着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拓深,地信行业涌现出更多技术应用的新赛道、新场景,蕴含巨大市场潜力。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刘国洪此前表示,将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安全监管制度,支持地理信息与智能网联汽车、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强化地理信息新质生产力培育,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

  刘国洪说,将聚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推动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从陆地向海洋、从地面向水下地下、从二维向三维、从分级分散向一体化转变;强化公共数据资源供给,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制度、公共数据有偿使用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依规采集、处理、增值开发利用地理信息数据资源。

  融合应用催生新业态新产业

  环顾四周,时空数据服务早已深度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北斗高精度定位早已成为车载导航、手机、穿戴设备等一系列智能产品的标配。

  截至2023年底,中国在轨运行的北斗导航卫星增至48颗,全国建成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约3.2万座。2023年,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申请入网的300多款智能手机都支持北斗定位。北斗在国内导航地图领域已实现主用地位。

  与此同时,以地理信息时空底座为依托,通过数据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能够有效促进数字平台与传统经济深度融合,突破行业壁垒,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出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

  ——地理信息技术助力数字营销新形式。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当前,中国电商消费行为呈现出碎片化、社交化、娱乐化的特征。直播电商与短视频电商顺应内容营销新趋向,提供即时互动的渠道,通过“内容+电商”的模式引导消费者完成购买。电商平台运用数字孪生、增强现实(AR)、元宇宙等地理信息技术为消费者打造“人货场”新交互场景,提供沉浸式线上购物体验,让消费者能够主动接收信息,提高了消费者的决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