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脑”,这样“思考”(“融”观中国)
在浙江省舟山市甬舟集装箱码头自动驾驶试验区,一辆辆自动驾驶的集装箱卡车在港区内运输货柜。
张 磊摄(新华社发)
在湖南长沙希迪智驾有限公司展厅,技术人员通过远程驾驶舱操控数公里之外的挖掘机。
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摄
在上海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汽车展区,一款新能源无人驾驶牵引车吸引不少观众体验。
王 初摄(人民视觉)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物流园区内,工作人员为无人驾驶物流配送车装运快递物品。
王 正摄(人民视觉)
2024年11月4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5G数字化无人农场中,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
耿玉和摄(人民视觉)
“聪明车”必须是“安全车”。在本系列报道的上篇中,我们探讨了自动驾驶安全问题。有一位从事汽车销售行业的读者来信,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安全与高效,是自动驾驶产业的‘两翼’,两翼齐飞,才能高速发展。”
高效靠什么?靠技术。作为汽车智能化浪潮的关键要素,自动驾驶技术不仅重塑着人们未来的出行模式,更是推动汽车行业向更高层次转型的关键驱动力。当汽车被装入一颗聪明的“大脑”,它将如何帮助人们在各种交通场景中判断和思考?
“全体系”初步建成
国庆前,家住河北邯郸的郭勇入手了一台配备智能驾驶功能的国产汽车,并与记者约定,一个多月后谈谈使用感受。
一个多月过去了,郭勇的新车行驶了1600多公里。总结体验,郭勇用了两个关键词——省事、精准。
因为工作关系,郭勇每月要跑几趟石家庄。单程近200公里高速,开车素来稳健的他每次行程都会小心翼翼,驶达终点时常感到身心俱疲。“现在每次上高速,我都会开启智能驾驶,汽车自动调整车道、控制车速和车距,大大减轻了疲劳感,省事又省心。”郭勇说。
除了高速路段,堵车时,郭勇也常开启智能驾驶模式。在他看来,过去上下班高峰期的“抓狂”情绪不见了,开启智能驾驶功能后,车辆能够自动跟随前车行驶,无需频繁踩油门和刹车,可以轻松地听听音乐。
最让郭勇满意的还有汽车的“自动泊车”功能。当年考驾照,郭勇失败两次才勉强过关,最大的“拦路虎”就是侧方停车考试。直到现在,不倒上五六把,他还是会把车停得歪歪斜斜。现在,这个烦恼消散了。“我只需要轻轻按下按钮,智能驾驶系统就能够丝滑泊车。哪怕遇到狭小的停车位,汽车也能精准‘归位’。”郭勇说。
作为一名普通的汽车消费者,郭勇所体验到的“省事”与“精准”,背后有一整套尖端技术支撑。
国际权威的机动车工程组织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六个等级:L0至L5。其中,L0级是没有自动驾驶的纯人工驾驶;L1至L3级是不同程度的辅助驾驶;L4级和L5级则是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如今,依靠5G、北斗等自主技术,许多自动驾驶车辆得以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并结合车辆传感器数据及导航信息,实现L1至L3级的驾驶操作。而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自动驾驶示范区”内,L4级和L5级自动驾驶技术也在加快测试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