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鹅毛,托起一条特色产业链(探访)
图①:贵州锦屏一个羽毛球生产基地内,工人加紧生产。
图②:贵州锦屏城关四小羽毛球馆,教练指导学生握拍。
以上图片均为杨晓海摄
核心阅读
青山似锦,秀丽如屏。在贵州省锦屏县,轻飘飘的鹅毛,正托起一条特色产业链——从养鹅,到生产羽毛球,再到探索体旅融合,培育赛事品牌,锦屏县如何做足“羽毛球文章”?近日,记者来到锦屏采访调研,剖析一片鹅毛带来的产业蝶变。
洁白蓬松,细软轻盈,片片鹅毛有啥用?
几年前,养鹅户吴红清对此并不在意:“鹅的肉质好不好,下蛋多不多才重要。”
这几年,吴红清的想法来了个大转弯:“白鹅全身都是宝!好鹅毛价格比鹅肉还贵!”
青山似锦,秀丽如屏。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边隅的锦屏县,林地超180万亩,是传统林业大县。近年来,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经济结构单一的锦屏县开始寻求转型之路。
几经探索,以引进羽毛球制造龙头企业为核心,锦屏奋力打造商品鹅养殖和深加工、羽毛球装备制造、体旅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全球每10个羽毛球,就有1个是“锦屏造”。
上 游
养殖链条带动群众增收
林下落叶徐徐,溪边流水潺潺。伴着一阵“嘎嘎”叫声,一群白鹅闯入视野。它们时而觅食,时而追逐,为清冷的冬日增添生机。
“现在家家户户抢着要鹅苗。”吴红清是锦屏县新化乡映寨村的养殖户,十分看好林下养鹅的增收前景,“政府免费发鹅苗,还负责销售,从发苗到出栏前后只要70天。上次我领到250羽,保底能赚1.3万元,今年争取养1000羽。”
林业资源丰富的锦屏县,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适宜鹅类生长,当地素有养鹅的传统。在中国农发行的对口帮扶下,当地调整产业结构,找到了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产业链的新路径。
2017年,锦屏县引进白鹅品种试养之后,决定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生态鹅养殖,并先后出台系列政策,将生态鹅产业确定为全县“一县一业”重点产业。
“县里整合财政等多部门的涉农项目和资金,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实行龙头企业统一鹅苗供应、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商品鹅。”锦屏县农业农村局农村产业服务站站长龙鑫海介绍,尽管鹅苗免费发放,也有养殖门槛,包括鹅舍、养殖场地、养殖技术以及人力等。
“通过省农科院、揭榜挂帅服务团队、农业专家、农技人员等提供技术指导,鹅产业逐渐实现精细化管理。”贵州锦屏生态鹅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如勇表示。
2019年以来,锦屏县累计投入3.09亿元,建成2个种鹅养殖基地、1个种蛋孵化基地、1个育雏基地、8个生态鹅养殖示范基地,以国有企业养殖为主,带动合作社和个体农户养殖,打造集种鹅饲养、种蛋孵化、种苗育雏、商品鹅饲养为一体的养殖链,带动更多群众稳定增收。
截至目前,全县鹅产业实现年出栏100万羽,仅养殖环节便带动1.6万户群众增收。
中 游
精深加工吸引产业集聚
一个羽毛球由多少片羽毛制作而成?共有16片。
一只鹅有多少片鹅毛可制作羽毛球?仅有14片。
一天生产12万个羽毛球,每天需供应16万只鹅的羽毛;一年生产超300万打羽毛球,畅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年前落户锦屏经济开发区的贵州亚狮龙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拿出了令人瞩目的新成绩单。
2017年,锦屏县通过招商引资,引来南京亚狮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落户,投建羽毛球产业园,为地方带来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