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智改数转”激发产业新活力
原标题:相粤最长虹,“智改数转”激发产业新活力
18条“5G+工业互联网”超高清电视生产线流畅运转,一天之内上千个不同产品在一条线上诞生,碱锰电池高速生产线整线连续生产节拍高达到750只/分钟……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每天上演的场景,让人很难将之与记忆中那个“彩电大王”联系在一起。
从一家传统家电企业,到如今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15个,年产销泛智能终端1500万台,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1项的现代制造业巨擘,数字背后,是长虹在时代浪潮中的艰辛探索与奋勇前行。
1979年,中国南海边,有一位老人画了一个“圈”……
2024年,深圳南山区,有一个企业正在迈向新“春天”……
这个企业便是长虹。
12月18日-20日,绵阳“文化三推”活动亮相大湾区,作为此次绵阳“文化三推”展中极为亮眼的一笔:针对精密器件检测的“5G+AI”工业视觉检测系统,检测精准率达99.98%;国内首创超高剂量率电子Flash放疗器械,较传统放疗技术提高4个数量级;云帆智能体AI电视集合了大模型集群、算力集群、感知集群以及AI集群,能够实现人感交流……此次展出,长虹控股集团多项科技成果重磅亮相。
长虹踔厉奋发的创新精神与深圳勇毅前行的文化魅力交流碰撞,奏出了和谐美妙的韵律,唱响了新时代的“春天的故事”。
“智改数转”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一座城市的建设,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精华;一个企业的发展,汇聚了一个群体的智慧。
数十年风雨洗礼,长虹几经浮沉。2015年,长虹控股集团销售规模突破千亿大关,成为四川省首家实现千亿的工业企业。然而辉煌业绩之下却暗流涌动:后起之秀愈追愈勇,海外巨头虎视眈眈……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一个体量庞大、业务分支众多、架构复杂的老牌国企,该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改革创新,是深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因”,也是长虹持续稳健发展的“根基”。
关键时刻,长虹人给出了答案——“智改数转”。
从那时起,这家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赓续上世纪五十年代工业血脉的传统国企,开启了一场深度变革,在西南地区上演了另一版“春天的故事”。
2017年,长虹推出智能制造“C+3”订单管理模式,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围绕感知、理解、学习、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方向储备核心能力。第二年,长虹《四川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项目被列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长虹联合多所知名高校和企业,开始紧锣密鼓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正式迈出了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
进入“十四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吹响了新征程的号角,长虹以国内首条“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开启了“加速度”。
中国首批“5G+工业互联网”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智能终端生产企业,长虹智慧显示工厂单线实现同时生产六种不同型号电视产品,每20秒钟就有一台智能电视下线。
这条智能电视大规模定制生产线于2020年1月15日在长虹智慧显示工厂正式投产,通过研发、采购、计划、制造、销售、物流等环节的核心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了计划、工艺、采购、制造生产全流程与底层工业设备控制系统集成。长虹还打破传统,创立了生产流程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以销定产的数字驱动模式,这样一来,电视机的订单交付周期从49天缩短到了11天,商业库存周转率提升了145%,库存成本节省了近1亿元。
就在那一年,长虹新能源突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围剿”之战也看到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