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然成风冷思考(2)
“我觉得做‘微商’销售,最重要的就是两点——产品和人品。我选择卖减肥糖的原因就是我亲自用过这一产品,确认了它的效果和安全性。”在经过“微商”团队的专业培训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三学生马天晨才正式上岗,开始从事减肥糖的“微商”代理。她认为,应该做有公司背景和团队支撑的正规“微商”,团队也要保证每个“微商”代理的专业性。
平时,每当有回头客购买减肥糖时,马天晨就会根据顾客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这其实对顾客也是一种人品上的保证。毕竟任何生意模式都不能脱离社会道德去运行,一个产品就算再好,如果没有一个负责的商家,这个产品就等同于一个废品。”
微商≠事业,权衡学业与创业
在大学生微商群体中,“造富神话”也蒙蔽了很多学生的双眼。2017年11月,一条网上“在家手工串珠超简单,一天能赚400~500元,工资可日结”的广告,引起了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梁双双的注意。她希望借此改变自己和家庭的财务状态。交纳500元的材料费后,在上级代理的鼓动下,梁双双投入得越来越多,几乎将所有生活费都搭了进去。
然而,她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小串珠全被判定为不合格,并被要求赔偿。销售受阻的梁双双囤了一堆产品在手上,而上级代理则表示不退不换。等她冷静下来,重新解析朋友圈串珠事件,发现这无非是诱导骗取投机者“入职费”“代理费”,以高薪作为诱饵,以“拉人头”赚取资金盘获利的小把戏。
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国家工商总局曾在2016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查处网络传销工作的通知》,这是微商行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法律法规,也是中国电子商会微商专委会呼吁了两年、参加了数次国家决策层研讨会之后的第一个成果,监管部门划清了微商从业的底限、明确了政府管理的边界、指明了行业发展的方向。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微商恐怕只能算是一种社会实践,而非真正的创业。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仅凭创业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解廷民说,在校大学生一旦遭遇上当受骗甚至创业失败亏损,不妨先找学院的老师、辅导员、学生创业指导部门等寻求帮助。
“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用业余时间做微商锻炼自己的能力,也是很好的社会实践和实习。”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李雷鸣认为。当其他同学还在玩游戏、考级、死读书,大学生“微商”已经在积累自己的商业经验,在与人不断的沟通中提前锻炼销售能力以及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不过专家同时提醒,大学生做微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锻炼自身的营销能力和交际能力,但大学生必须要明确当前的首要任务,理性看待“微商”,同时也要找到学业和创业的平衡点,切勿因小失大耽误学业。
《中国科学报》 (2019-04-10 第8版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