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为中国科学文化建设尽一份力(3)

光山新闻网 王林 2019-04-30 10:31:22
浏览

总体而言,由于全球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科学文化绝不是人们想象的可有可无、可弱可强,而是要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去看待。

《中国科学报》:科学文化对当代中国有哪些重要意义?

韩启德:第一,弘扬科学文化,能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发展。现在的国际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学风浮躁、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原创动力和能力等问题,其后都与科学文化落后有关。要加快科学技术发展,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培育好科学技术发展的土壤。

第二,弘扬科学文化,是加强社会理性、提高公民素养的重要举措。比如,现代社会网络舆论容易走极端,谣言比科学道理传播得更快,究其原因是公民科学素养不高。有了求真务实的精神,才容易达成共识,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

第三,弘扬科学文化,能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人类文明的融合。国与国之间人文交流固然重要,但一个国家不讲科学技术、不谈科学文化,在当今世界就没有舞台,因为和其他国家没有共同语言。

改变现状,需从我做起

《中国科学报》:您对北大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未来的研究方向、人才队伍建设、教育和社会功能等方面有怎样的设想?

韩启德:首先我们会坚持四个导向:一是学术导向,高校院系与智库、隶属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不同,更重学术性、学理性的基础研究;二是问题导向,要服务于国内、国际科学史研究和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人才培养导向,北大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科学技术史、医学史人才;四是文理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

我们的目标也很清晰:一是学术研究5~10年内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这并不是冒进,因为西方科学史发展得也并不顺利,即使是为科学史研究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的哈佛大学,也被挤到边缘,在走下坡路。尽管目前我国科学史研究相对落后,但只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我们联合全国各方面科学史力量,全力以赴,是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

其二,融教育、研究、社会责任为一体。在北大,我们必须把教育放在根本位置,同时作一流的研究。另外还要尽到社会责任,建智库、做科普,既服务于国家战略决策需求,也致力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第三,成为开放性的国际和国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目前,国际上我们已与剑桥、牛津、哈佛、耶鲁、芝加哥、加州理工等名校的科学史系、所、中心以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国内,我们将联合各方力量,搭建平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中国科学报》:北大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近期的工作重点有哪些?

韩启德:我可以用六个一来概括。

建立一支较强的教学、研究队伍,由专职、兼职、访问教授以及研究生组成。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会聘请北大理工类院系一流的学者参与科学史研究和研究生培养。我们还将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接收或资助海内外年轻学者来院驻研;

实施一项科学史研究工程——北大理科百年史,梳理北大一个世纪来理工农医各学科的发展历史。可以说,等到工程完成时,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的基本脉络也就基本(虽不能说全部)厘清了。这项工程也将作为一个重要的带动力量,将各学科学者吸引到我们的研究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