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的力量(2)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5-13 09:08:07
浏览

“B类先导专项的侧重点是源头创新水平的提升,看的是能不能面向国际前沿,做出从0到1的突破。”白春礼说,“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坚定创新的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有独创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课题。”

个人英雄vs创新集群

相比于其他项目,中科院院士康乐所负责的“作物病虫害的导向性防控”专项更多地聚焦于田间地头。“我们这个项目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事关中国人舌尖上的安全。”

首先就是农药滥用问题。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农药使用量在逐年上升,2015年是1991年的2.3倍,中国在占全球8%的耕地上使用了全世界45%的农药。

康乐认为,农药走的是杀灭路线,导致的结果是广谱、高毒和污染。“而我们则希望通过先导专项的实施,开发出绿色、安全和特异性的病虫害控制途径。”

2019年4月,在专项支持下,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合作,在植物体内发现了抗病小体,成为植物抗病领域里程碑式的发现。

让康乐更感欣慰的是,因为专项的实施,一支国际一流、国内领跑的核心团队也建立起来。最近,“生物互作卓越创新中心”成功获批并启动建设,将继续整合优势创新力量,出新概念,出新领域,出新技术。

其实,与“个人英雄”式的自由探索相比,充分发挥建制化优势,通过创新集群的协同攻关来促进“大目标”的实现,也正是国家对中科院的一大要求。

“B类先导专项构建了一个小核心、大网络的协同攻关体系,推动交叉融合,催生重大成果产出。”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徐涛说,“在产出成效上,一方面我们能够支撑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切实发挥先导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通过专项的实施凝练了方向,造就了一批顶尖学者。”

截至目前,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共部署了32个项目,汇集了6000余人的研究队伍,集中精力开展原始创新工作。这些年来,有多名学者获得了包括国家最高科技奖在内的国际、国内的学术奖项;仅2017年,B类先导专项中新增的院士就达11名之多。

“B类先导专项实施的几年来,在引领国家任务、培养人才队伍、重大原创成果产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白春礼希望,先导专项能够进一步统筹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活力,更好地发挥“先导”的作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科院建院70周年,希望大家齐心协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事业、中科院的事业发展砥砺前行,为中科院争光,为中国争光。”

《中国科学报》 (2019-05-13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