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勇士”:碧海寻声(4)

光山新闻网 李晓华 2019-05-14 09:44:43
浏览

海洋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分配经费时,要给共建单位上浮10%,这笔经费绝大部分用于项目部署;而管理、人员这部分的经费则由声学所承担。2018年,王小民到其他3个共建单位走了一遍,带给每个单位各100万元可自由支配的科研经费。

无论何时何事,人才都是第一资源。海洋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实施了“三驾马车”驱动的科技创新人才体系。所谓“三驾马车”,就是研究人员有预聘、长聘和项目聘三种晋升渠道。

对38岁的武岩波来说,2018年12月4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经历8年的职称晋升“长跑”,武岩波通过项目聘途径从副研究员成为研究员。在此之前,他作为主要成员研发的“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的水声通信算法,被专家组认为“超出预期”,并获得“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还有很多像武岩波这样的青年科技人才,手握优异成果,却苦于单位研究员名额有限,只能等待其他正高级研究人员调离或退休。这成了青年人才难以冲破的“职业天花板”。如今有了这“三驾马车”,他们前进的步伐更快、更稳了,他们成长的姿态更舒展、更昂扬了。

迎向未来

“深海勇士”:碧海寻声

科研人员正在调试设备。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供图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我国海洋安全和海洋利益拓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海洋水下信息体系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海洋领域的诸多要素环环相扣。海洋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在“集结战队”,准备打一场硬仗。

水声通信主要依靠声波,而水下声波的传播深受海洋环境变化影响。若对海洋环境缺乏认识,后果将不堪设想。比如,一次海洋灾害就能给深潜器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中科院南海所研究员尚晓东所带领的团队,既是“海洋监测员”——提供物理海洋环境的可靠数据,如温度、盐度、深度、流速、潮汐、内波等,同时也是“海洋预报员”——预报下一时段海洋环境会如何变化、如何影响海洋环境信息。他们为水声通信系统中声场的变化提供可靠数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声纳等应用。

此外,沈阳自动化所在深海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安全系统控制等方面的自主创新,都是“中国制造”挺进深海的关键支撑力量。

在此前基础上,声学所、沈阳自动化所、南海所、深海所等单位,联合院内外多家单位,进一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共同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建设海洋环境观测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海洋内部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大范围、全天候、综合性、长期、连续、实时的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观测,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长期开展海洋科学观测与试验的重要基地,推动解决海洋前沿科学和工程问题,为海洋资源开发、环境监测、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等国民经济战略急需提供支撑。

研究所分类改革是中科院面向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也是牵动其他各项改革的“牛鼻子”。第一批试点机构既是“政策特区”,也是创新的“试验田”。

令王小民欣喜的是,近两年,沈阳自动化所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深海所的深海技术创新研究院,以及南海所的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相继筹建。海洋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建立的章程规范、制度体系、组织框架等治理模式为之提供了借鉴。

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刘峰表示:中科院的改革始终走在前列,发挥着引领作用,而海洋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